第(2/3)頁 恢弘肅穆,音波回蕩。 望著高踞寶座之上的龍行易,以景王為首的大周朝臣,以風神道為首的原七十二道主,全都嘩然。 “太子!” 景王踏至群臣之前,大聲道:“我大周境內(nèi)山岳眾多,不乏妖邪,夜幕之中,更是鬼魅叢生!禁法自然容易,民間卻無自保之力!” 說到此處,景王神色不免激動,三公也齊齊上前,皆是附議。 這些日子以來,龍行易大刀闊斧的改易了前人制度,雖有人不服,可終歸對帝朝有利,可禁諸法傳播,卻真正弊大于利! 自古而今,哪個當權(quán)者不知禁法更利于統(tǒng)治? 可大周不是當年一統(tǒng)諸洲天下的大夏,外有大梁,羽化,內(nèi)有妖邪鬼魅,其他大洲尚有諸大宗門,禁法簡直是自取滅亡! 非但諸道主不同意,三公九卿,滿朝大臣,也無一人會答應(yīng)! 無他,諸大臣本身就是修行世家出身,歷代三公道友出自‘蕭、葉、蘇、林’四大修行世家,少有例外。 “大夏一統(tǒng),外無敵手,內(nèi)無掣肘,故而能以天師府坐鎮(zhèn)中樞,監(jiān)察天下修行者,以‘地祇’為觸手,庇護天下州府,故可強干而弱枝葉,大周,萬無此等條件。” 風神道主長長一拜,語氣沉重:“我輩傳承事小,大周存續(xù)事大,萬望殿下,千萬三思!” “臣等,附議!” 諸道主皆躬身長拜,無一不反對。 “大夏可為,我大周,為何不可?!” 俯瞰殿中諸多人的反應(yīng),寶座之上的龍行易卻似早有預料,冕旒之下,雙眸平靜而不可撼動: “本座不是要與爾等商議,而是,下達執(zhí)意!” 啪啪啪! 一眾朝臣色變卻還未開口之時,他輕輕擊掌三聲:“將‘大帝’請進來吧!” 大帝?! 大殿之中陡然為之一靜,包括景王在內(nèi)的所有人,紛紛回首,之間八個披甲武將目不斜視的跨入大殿。 抬著一尊黃綢籠罩的巨大神像。 那神像似有山川之重,那八個皇庭最為精銳的武將共同抬著,步履竟都有些沉重。 “啊!” 突然,大殿之中傳出一聲慘叫,諸道主隊列之中一人,突大叫一聲,如遭雷殛般仰面跌在地上,七竅竟流出血來。 “金晨道主?!” 有人望之色變,那金晨道主已大叫出聲:“不,不要以神意窺那神像!” “啊!” “這是?!” “噗!” 金晨道主示警極快,可還是慢了一步,十數(shù)聲慘叫此起彼伏間,大殿登時被濃郁至極的血腥氣所充斥。 其余人,皆退后一步,望向那神像的眼神,如見鬼魅。 此時大殿之上,多為元神之修,雖多為法相,可放眼大周乃至四海天下也是頂尖高手,只因看了一眼神像,竟有十數(shù)人遭受重創(chuàng)?! 一時之間,哪怕是法身強者,此時臉色也都是一變,心神凝重。 “大周立國至今四萬載,包括太祖在內(nèi),幾代帝主都不曾停下追尋大夏的腳步,可惜收獲寥寥......終在數(shù)年之前,讓本座發(fā)現(xiàn)了大夏隱秘.......” 眾人或震驚,或戒備之時,龍行易的聲音,也適時響起:“有關(guān)于那位一手締造了大夏的‘大夏先圣’!” “什么?大夏先圣?!”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