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說實話,要說最狠的還是美國佬。 前世在盧布匯率市場崩潰后,原來設下金融騙局的國際資本劫掠者,僅僅用少得可憐的美元就結清了原來的巨額盧布債務,并且低價買入了前蘇聯的國有資產。 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賺了,而且是大賺,是瘋狂的掠奪。就是這樣,美國僅僅動用了幾億美元就把前蘇聯人民積攢七十年的財富……價值二十八萬億美元的財富賺到了手。 金融不設防的莫斯科,在毫無準備和監管的情況下開始金融自由化,就是這一舉措給蘇聯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被奉為西方經典的市場經濟改革開始實施,毫無計劃和標準的國有企業私有化開始逐漸推廣。 在看似公平的條件下,蘇聯原有的國有企業被平分給了每個人,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時每個蘇聯公民大概分到了十萬至十五萬盧布左右的國有資產,當然是以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證券化的形式。 十萬至十五萬盧布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一大筆財富,約合四萬美元左右。但是,當蘇聯人民集體狂歡的時候,他們卻忘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拿到的只是賬面的證券化的財富,而且更可怕的是,這些證券都是以盧布……蘇聯盧布計價的,看吧,一場財富的公開掠奪由此開始。 在進行國有企業和匯率改革的同時,蘇聯開始了無序的金融開放。各國際著名的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保險機構開始蜂擁而入,其營業網點和機構在蘇聯及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并遍地開花。現代經營管理、私人銀行服務、國際標準結算、香濃的咖啡、高檔的營業場所再加上“迷人”的微笑,一切看起來是那樣美好。 各個外資銀行通過在發達國家市場磨煉出來的一整套的營銷手段,高息攬存和收買拉攏蘇聯企業的盧布儲蓄。永遠需要排隊的蘇聯國有銀行被拋棄了,蘇聯人民的存款發生了大轉移。 蘇聯解體后,變本加厲的金融投資者又通過其他工程從俄羅斯各金融機構大肆借貸盧布,并支付高額的利息。 當俄羅斯人民、企業、金融機構甚至俄羅斯中央銀行都短暫地享受了“免費的午餐”和香濃的咖啡,并呼吸了自由市場的新鮮空氣后,一場真正的金融掠殺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收網了。 當為大肆做空盧布而借貸來的俄羅斯儲戶和國有銀行的盧布到位后,盧布的悲慘命運便開始了。大規模唱衰盧布和前蘇聯國有企業的“研究報告”開始充斥國際金融界……“蘇聯國有企業根本沒有自生能力”,“蘇聯國有企業債券被嚴重高估”,“盧布需要重新定價”,“盧布應該采取更加自由的市場化浮動”。 一面是國際金融機構精準的研究報告和國際金融媒體鋪天蓋地的負面報道,一面是不斷快速下跌的前蘇聯國有企業證券價格。前蘇聯人民驚呼“怎么了”,但是已無力回天,只能加入賣出的大軍當中,不停地“賣出、賣出、賣出”,而市場則“暴跌、暴跌再暴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