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徐】:愁,真的是你!太神奇了! 【我寄愁心】:之前就說過,我們還會再見。 徐開青盯著對話框里“再見”二字,表情復雜。 他怎么也沒想到,學術界登頂封神的存在,居然是個女人! 注意,是學術界!不是物理學界! “愁”的知識廣度,二十年前就已然深不可測。 還有,她甚至不能說是“女人”,只能算“女孩兒”。 那一刻,徐開青是不信的,他腦子還沒壞,“愁”早在二十年前便已成名,而江扶月今年才十七歲,一個連“學術”門檻都沒夠到的高中生! 簡直荒謬到極點! 她怎么會是“愁”?又怎么能是“愁”? 可當她準確無誤地說出“拉普蘭德試驗”、“都靈猜想”、“霍爾德曲線”時,徐開青不得不信了。 因為這些實驗成果從未對外發表,不過是當初他們線上討論為了方便,隨口叫的名字。 比如,“拉普蘭德試驗”因涉及極點、極值與極限的討論,而拉普蘭德這座城市又恰好位于北極圈內,由此得名。 除老彼得和徐開青自己,世上知道這個名詞的就只有——愁! “什么都別問,問了也不會有答案。”面對他的疑惑,江扶月如是說。 徐開青雖然好奇,卻并不糾結。 在他看來,探知“愁”的身份是為了找到“他”,如今既然找到了,就沒必要再糾結“愁”是誰。 性別,年齡,在科研的大道上,通通都是浮云,只有實力才能說話。 當然,他不是不知道這里面可能存在的“詭譎玄妙”。 但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所以,不管“愁”身上發生過什么,他都不覺得奇怪,誰讓他,哦,不,應該說“她”,是“科研天才”、“學界之光”呢? 并非武俠世界才“慕強”,他們學術領域同樣如此。 【徐】:我已經通知老彼得了,他恨不得立馬飛過來,但今年bci交流會剛開幕,他受邀參加暫時脫不開身。 【徐】:還有,推薦信我已經準備好,九月開學就可以直接去q大報到。你打算從研究生起步,還是直博? 【徐】:以你的能力,我覺得研究生起點太低,還是直博吧……其實直博也不妥,太浪費時間了,要不進博士后流動站吧? 坐在電腦前的江扶月:“?” 雖然那你是q大物理學院院長,國寶級院士,但要不要這么彪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