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她是故意的! 同樣的問題,只換了作品,顯得漫不經心,仿佛隨口一問,卻也從側面說明了她的游刃有余和成竹在胸。 “人家是正兒八經來比賽,月姐是真情實感來游玩。” “這叫心態(tài),懂嗎?心態(tài)好,大局才穩(wěn)。” “月姐太壞了,撿同樣問題問對方,侮辱性不要太強。” “活該!這就叫一山還比一山高。” “嘿嘿……那月姐永遠是最高的那座,不接受反駁。” “話說,這個《懷風藻》是什么東西?書嗎?” “怎么寫的啊,這三個字?” 大伙兒下意識轉頭去看凌軒,要說現(xiàn)場能跟上月姐思維的,可能就只有他了。 凌軒:“《懷風藻》是r國最早的漢詩集。天平勝寶三年,也就是751年成書,收錄了64名詩人的120首作品。” “那這么說,算我們國家的文化嘍?” 凌軒搖頭:“雖然詩句格式是仿照我國漢代詩體進行創(chuàng)作,但書中每首詩作者都是r國人,所以嚴格意義上講,還是r國的文學作品。” 也正因如此,江扶月提的這個問題才不算犯規(guī)。 規(guī)則是:他方提問我方文化作品相關。 沒錯啊,江扶月問的就是與r國文學作品有關的東西。 但顯然,濱崎直原沒有看過這本書,或者說不屑看。 因為詩的文風浮華、刻意講求對仗,明顯是受華夏六朝文學影響。 然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東西并不成熟,可以看出當時r國文人在還不熟悉漢文創(chuàng)作的前提下,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模仿其對仗、押韻、格式,因此風格死板,缺乏新意。 說句不好聽的,《懷風藻》就是r國文人東施效顰,模仿華夏文化失敗的證明。 而濱崎直原一向看不起華夏文化,又怎么可能逼自己去讀這樣一本帶著恥辱的詩集? 江扶月肯定猜到了,才會挖下這么一個大坑,等他跳進去。 而濱崎直原也當真毫無招架之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