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臺下,直播正在進行。 而來自各國的專家們也聚精會神,一部分人直接拿出工作電腦,開始摘要,一部分人則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紙張進行記錄。 在濱崎川島說完之后,他們中有人點頭,也有人搖頭,然而大部分還會保持中立,沒有表態。 當然,討論亦是無可避免。 “如果濱崎川島的實驗數據沒問題,那么最后得出的結論也不會差太遠。” “所以實驗數據,尤其是的臨床試驗的人體樣本數據是否可信,是判斷最后結論是否正確的關鍵。” “這點我贊同。” “我也贊同。” “可現在問題是,臨床實驗數據不比動物試驗數據,其獲取難度要大得多,且受個體差異影響太大,在分析的時候也不容易排除干擾項。” “……” 因此,臺下爭論的焦點,變成了臨床數據是否可信的討論。 注意,是“可信程度”,而非“真實性”。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人懷疑濱崎川島的實驗數據可能有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