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我家成了妖怪收容所》
第(1/3)頁
“杏樹屋”這邊,在過年前就已經收拾好了。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各式各樣的窗花帖遍了每一張門、每一扇窗。
年貨、零食,更是裝了滿滿一個雜物間。
凌菲和陳依依開門讓孩子們進了門之后,就讓余理和穆丹,一個燒水泡茶,一個準備果糖零食。
這些孩子來得快,拿了東西之后,去得更快。
每個人都發了不少的零食,然后凌菲讓人放在茶幾上的,原本是準備用來招待一會可能上門的大人、老人們的東西,也都被他們掃蕩一空。
這些孩子們,小的也才兩三歲,大的都已經快成年了。然而在村民們看來,只要是還沒有結婚的,都可以算作是孩子。
送走了這些人之后,陳依依一邊收拾一片狼藉的客廳,一邊撇嘴說:“有的時候我是真的不明白,你們村的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每次這種分粥啊,送些不怎么值錢的小東西啊,他們趨之若鶩。可你花了大價錢弄了個圖書館,開辦免費的補習班、特長班,他們卻像是躲瘟神似的,也不知道是不想欠你人情,還是真的覺得讀書沒用。”
凌菲也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很多文學作品上面,總喜歡美化農村人、美化農村孩子,比如提到農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勤勞”、“樸實”之類的,提到農村孩子,想到的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或者是“單純”、“善良”。
但其實真正接觸之后的人會覺得,這些人、這些人或許的確都有他們“勤勞”、“善良”的一面,但相處的時候,最先感受到的就是他們的“無禮”、“狹隘”和“愚昧”的那一面。
這些從小就在窮鄉僻壤的山里長大的人,沒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們的知識來源,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都是來自上一輩的、讀書更少的那一代人。
他們的安全感來自他們對大山的熟悉,他們對外面世界的不屑一顧,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恐懼。
因為長久以來的重男輕女,對“女兒”的壓榨,“女兒生下來反正是要嫁人的,是外人”這樣一種認知,很多有機會逃離“父權”的掌控,重獲新生的女性,都會和原生家庭劃清界限,感情日益生疏。
而越是這樣,越是讓“父權”的擁護者們認為,女兒果然就是嫁出去的水,靠不住。所以在她們還在娘家的時候,會盡力壓榨,在她們結婚的時候,會要上一份不薄的彩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太仆寺旗|
临泉县|
遂溪县|
盐亭县|
宜黄县|
衡南县|
平塘县|
新竹县|
衡东县|
塔河县|
缙云县|
延庆县|
邹城市|
上栗县|
孝义市|
东丰县|
茶陵县|
甘孜县|
顺义区|
乌兰察布市|
安福县|
肥东县|
太仆寺旗|
阿荣旗|
光泽县|
武胜县|
资阳市|
大渡口区|
方山县|
满城县|
栾城县|
图们市|
手游|
万山特区|
象州县|
大田县|
宁武县|
昌邑市|
广河县|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