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兩年韓國電影市場出了點問題。 有點類似14-16年的中國電影市場,他們的買家是全球最活躍的,極其擅長抬價,就《風聲》賣了一百萬美元的版權嗎,其他國家,比方說澳大利亞、新加坡,人家就開價20萬美元… 就人傻錢多的代表! 為什么呢? 因為市場擺在這,但是韓國本土電影這兩年不景氣… 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都在下降… 你自己看票房排行榜,《三個家伙》,宋康昊、李秉憲、鄭雨盛三位頂級演員出演,觀影人次沒到700萬… 原時空,打破僵局的是一部《熔爐》… 《熔爐》的出現,給了韓國電影人另一條吸引觀眾的線路——批判現實,而且是盡可能的揭露! 《委托人》、《局內人》、《不當交易》那是虛構改編外加批評政治… 《熔爐》、《素媛》真實事件改編,尤其是《熔爐》… 就這兩部電影之后,韓國就沒有不敢拍的題材了! 當你任督二脈打通之后,迎接你的就是質的飛躍! 別的不說,你讓沈夢溪拍個豫x書院,他敢嗎? 回到話題,希杰傳媒其實不太在乎本土電影發展成啥樣,對它來說,賺錢是第一位的,好萊塢影片在韓國上映,用的也是希杰旗下的影院,分賬跟本土電影一樣… 美國爸爸的錢不是錢嗎? 所以,資本家都是相通的,資本無國界嘛! 夢溪工作室投的電影賺得越多,他們獲利越多,當然啦,資本家也都是貪婪的,他們想要的更多,比方說收購工作室。 他們想做的大片叫《雪國列車》… 改編自昂格萊姆國際漫畫節大獎的法國同名科幻漫畫。 還有一部《登陸之日》… 他們想聯合沈夢溪一起打造,做成中美韓三國合拍… 《雪國列車》,沈夢溪知道,奉俊昊導演的作品,應該盈利了,全球票房好像八千多萬美元,韓國本土票房高達五千九百萬美元… 沈夢溪不喜歡這電影,政治隱喻… 但過于隱喻,他看過更好的——蘇聯導演亞歷山大·杜甫仁科的《兵工廠》,那電影比《雪國列車》牛逼多了,直接喊出了‘無產階級推倒列車!’ 至于《登陸之日》… 耗資30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76億,差不多2600萬美元,最終的票房很慘淡,韓國本土報收1300萬美元,日苯260萬美元,中國大陸上映兩天直接下檔了… 沈夢溪為什么會這么清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