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原時空,《那些年》香港票房6186萬港幣,超過了《功夫》… 而且是首周末1400萬,三周5600萬… 超過《功夫》是什么意思? 翻譯一下:華語片影史第一… 這個記錄是《寒戰2》打破的。 不止呢,《那些年》在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拿到了不菲的成績… 當然,柴智屏發行能力太差勁了,只做了這些地區的版權出售… 夢溪公司不一樣,韓國、日苯,東南亞同步發行。 三天票房接近400萬美元… 于是,通稿修改:《那些年》上映,全亞洲掀起‘青春風暴’,三天票房接近一億人民幣! 此外,還強調了香港票房:三天700萬港幣,超過《風云2》… …… 夢溪公司發行能力、資源調配能力,在整個行業都是有口皆碑的。 至少可以吊打《風云2》的橙天,《刺陵》的長宏影視。 《刺陵》有中影加持,原本發行方沒把《那些年》放在眼里,它認為自己的對手只有《三槍》… 《風云2》也差不多想法,他們也覺得自己的對手只有《三槍》… 沒想到《那些年》提前一天上映,強勢霸占口碑還有排片,完全壓著他們兩家打! 輸在哪了? 翻看一下沈夢溪路演時候說的話: “我們的觀眾是很可愛的,你只要傳遞的東西被他們理解了、接受了,他們就會自動傳播口碑。” “我們把《那些年》放在賀歲檔這個被認為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檔期,是對全國觀眾的一個回饋,也是一個最有誠意的選擇。” “一年中重要的電影檔期,夢溪公司都不缺席…” “既然來了,我們也就不謙虛了,《那些年》就是奔著票房冠軍來的!” 有點狂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