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概只有重回青春藥物研發成功,他倆才會激動… “這也不是辦法,咱也不能攔著人家不讓人家賺錢!” 宋航信心很足:“…我們的項目比外面的項目質量高得多,演員們懂得取舍!” 沈夢溪搖了搖頭:“再怎么懂得取舍,價格相差過大時,心里還是會抱怨的…” “您的意思是咱們也提高片酬?” “…不行,電影、電視劇一旦遠遠片酬占比超過50%,那做出來的劇就沒法看了!” 想了想,沈夢溪道:“這樣吧,電視劇,可以讓出10-20%的投資比例給主要演員,電影,可以給利潤分成…但是,片酬一定要控制在合理區間!” “利潤分成?” “就像《我的少女時代》一樣,我們拿出15%的收益獎勵劇組,但是寫在合同里!” “行,我明白了…這玩意要分題材吧?” “肯定的呀,像小妞電影、喜劇、動作片,觀眾買票就是為了看那幾個演員,你不給高片酬像話嗎?” “我懂了,名導演也算…” “對,就是這么個意思,你去找下趙勁松、李依萍,跟他倆商量下,然后跟公司制作組開個會,差不多就發聲明!” …… 關于高演員片酬,好萊塢早就解決了! 電影投資,本身是一種高風險東西,電影劇本是否對觀眾的胃口,電影技術是否能呈現出讓每人都滿意的效果,這玩意誰能保證? 明星的存在,使得其他都不重要,觀眾的注意力都吸引在明星本人身上時,也就意味著電影投資的風險得以大幅度降低! 九十年代,好萊塢流傳一句話:當你不知道該找誰的時候,建議你拿錢去找湯姆克魯斯! 靚湯真的是流量巔峰! 簡單的小例子:93年,《侏羅紀公園》、《亡命天涯》、《西雅圖夜未眠》以及被影迷奉為圭臬的《辛德勒名單》等強敵環伺的環境中,靚湯憑借一部情節引人入勝的律師懸疑影片《糖衣陷阱》硬是在這些巨獸的口中搶下近1.6億美元票房,排行北美年度第4! 再后來,為了抑制高片酬,好萊塢制片廠提出了分成制度… 沈夢溪更直接,直接引用了布倫屋的做法: 《人類清除計劃》系列的演員和導演們只拿每周幾千美元的片酬,這有助于降低制作成本。 作為交換,他們會獲得電影票房的分成。 比方說《人類清除計劃3》,全球票房1.4億美元,北美票房9200萬美元,成本1100萬,凈收入超過6000萬美元。 布倫屋發了20%的利潤作為分成獎金,獎勵給整個劇組,具體怎么分配,導演多少、演員多少,看最開始簽的合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