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生化危機》?” “好萊塢都想打開中國市場,邀請中國演員參與…” 楊小蜜糾結的不是這個:“為什么我不能去試鏡?” “…中美合拍這條路如果打通了,你是咱們公司的絕對功臣,夢溪說了‘出演好萊塢電影沒什么了不起,隨著中國市場越來越大,好萊塢以后會經常加塞中國演員’…” 什么叫沒什么了不起? 那可是好萊塢誒! 李依萍見她似乎不怎么相信,語氣變得嚴肅起來:“好萊塢并不重視亞裔演員,他們之所以找我們,只是為了討好中國觀眾。” “夢溪之所以同意安排試鏡,也只是讓大家出去見識一下,了解好萊塢的制作流程!” “中國電影走出去,需要學習好萊塢,而不是全盤接納…” …… 這是真的,隨著中國市場的崛起,好萊塢制片方們迫切想找到打開中國市場的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加塞演員! 他們選擇的加塞就是單純的加塞,譬如楊天寶在《獨立日2》就是個道具… 后世,一堆演員想要進軍好萊塢,拿個配角也大肆宣傳… 這個事很奇怪,因為伴隨著市場成熟,中國市場越來越具有自己的個性,越來越獨立——美國人不愛的《魔獸》電影在內地賣了滿堂紅,美國人狂愛的《海底總動員2》在內地收益平平。 市場的成長帶來了許多好處,中國觀眾也越來越支持國產電影。 但那幫演員似乎依然孜孜不倦地想要拍攝美國電影,這種執著有時候也很讓人莫名其妙。 以前嘛,成為好萊塢演員大概算演員更進一步的舞臺。 好萊塢被置于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以至于在其中打個醬油也能成為某種登堂入室、走向國際的標志。 真沒必要! 中國的頂級演員已經不需要非到好萊塢證明自己。 有句話總結的很好:傻子看爆米花,吃瓜群眾看特效,迷妹少女看胸肌人魚線,二逼青年看長腿大**,中二青年看戲劇化的粗陋政治玩笑,黑人給個鏡頭,黃種人拉個海外票房,加起來等于主流好萊塢大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