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狩獵》拍攝,跟《海邊的曼徹斯特》差不多,攝影師扛著攝影機拍就行了。 沒有特效,除了美術、燈光需要人工設計,其他的全看演員自己發揮。 對了,這次的攝影師又找了艾曼努爾·盧貝茲基,這家伙太牛逼了! 就是他的攝影技術,讓很多臺詞可以消失,完全實現了用光影講故事! 他在《狩獵》里大量使用自然光! 你要知道自然光是最難用的,因為你不可能去指揮太陽。 他對光影的理解到了一種出神入化的程度! 這幾年吧,蘇子和hbo開始下大力氣砸錢做美劇,電視劇和電影的攝影水準差距越來越小了,拍得好的電視劇完全不遜于很多電影,拍得一般的電影可能還不如好些電視。 攝影這種東西,真的要講天賦的! 尤其是現如今的時代! 歷史上的一些時期,影像風格有其主流,比如30年代初的柔光,40年代的廣角深焦,60年代的長焦,70年代的變焦鏡頭,總能讓人捕捉到每個時期有其較強的共性,而今天的共性是什么呢? 處于膠片轉向數字的初期時期,資歷攝影師大部分受膠片時代影響,純數字創作攝影師尚未登上歷史舞臺,現如今的時代就是大雜燴,所有的技術都已經出來了,你能用在最合適的鏡頭里,你就牛逼! 沈夢溪表面坐在監視器前面,腦子里卻各種胡思亂想… 鏡頭結束,照例起身喊了一句‘perfect!’ “轉場嗎?” 助理導演拿出場計本:“對,轉場!” “ok,轉場!” 沈夢溪喊了句,然后看著工作人員整理現場… 今天才來的趙勁松有點懵逼:“夢…導演,你不用講戲嗎?” 沈夢溪擺了擺手:“這種電影要我講戲,那演員們可以滾蛋了!” 趙勁松有點不太理解,沈夢溪解釋:“《海邊的曼徹斯特》、《狩獵》都是演員為主導的電影,演員發揮的好,電影才能好看!所有演員都知道這道理,他們來了,就是沖著電影本身來的!” “…哪還有多長是能拍完?” “多長時間?” 沈夢溪從口袋掏出場記卡:“還有六場戲…最多三天,怎么了?” “等著你決定敲鐘的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