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接到江鴻飛打來的讓他派人去與各國發行商洽談《心迷宮》海外版權買斷事宜的電話,起初汪雷并沒有太在意。 現如今的中國導演當中,敢拍著胸口說我的電影不會虧本肯定能賺錢的只有兩個——章國師和馬大炮。 兄弟公司之所以能崛起,馬大炮功不可沒,可以說,真正能靠國內電影市場回本甚至賺錢的導演只有一個,這個人就是馬大炮。 就連章國師都沒有這個實力。 那章國師怎么保證他拍的電影不賠穩賺呢? 答案就在海外市場了。 章國師厲害就厲害在,他拍什么東西都能拿獎,然后拿到國際市場上賣個不錯的價家,他的很多電影,單憑賣海外版權,就已經可以回本了,國內賣多少都是賺的。 其實不只章國師靠海外版權生存,對于現在的很多導演來說,海外市場都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這也就導致,很多導演都會針對電影節,拍一些藝術性強一點、寫實程度高一點、社會陰暗面反映多一點的小成本電影。 因為電影相對成本低,只要能拿獎,往往就能賣一個不錯的價錢。 國內的很多獨立導演,他們的電影都沒在國內上映,但日子卻過得很滋潤,就是這個原因。 可話又說回來,對于獨立電影人來說,電影獲獎賣點海外版權真香,但對于一個只能拿到百分之七發行費的發行商來說,這就沒多大意思了。 這么說吧,就算《心迷宮》的海外版權能賣一百萬美元,兄弟公司也不過才能賺六十來萬,更何況,在汪雷看來,《心迷宮》的海外版權根本就不可能賣到一百萬美元,能有三五十萬美元,就不少了。 然而—— 話又說回來,蚊子腿也是肉啊,更何況這錢賺起來也不費勁。 所以,汪雷便拿起電話給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亞洲區制作部總監負責華語片開發和制作的陳傅打了過去。 電話一接通,汪雷就問:“老陳啊,你人現在是不是在愛沙尼亞呢?” 陳傅說:“嗯,我在這采購片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