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程卿是新啟十三年當上首輔的,這一年她三十一歲。 這一年,孟懷謹從養在皇宮的宗旨子弟中,選中了淮王和梅蒹葭的長子過繼,這孩子從小接受名師教導,外公是前任首輔,養父是孟懷謹,現任老師是程卿。 淮王喜愛富貴悠閑的生活,這孩子卻是個愛操心的性子,能從一眾宗室子弟子弟中脫穎而出,是因為他的聰明和品行受到了孟懷謹和程卿的雙重肯定。 淮王是過繼給了毓章太子的,孟懷謹又選擇淮王兒子過繼,兜兜轉轉的,蕭家的皇位傳承又回到了毓章太子一脈,這似乎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先帝蕭毓仲機關算計,到頭來還是便宜了別人。 當然,從禮法上算,淮王的長子過繼給了孟懷謹,成了孟懷謹的兒子,從血緣上論兩人則并無關系。 可那又如何? 孟懷謹自己就和蕭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是不是孟懷謹血緣上的兒子不重要,重要是這個孩子完全繼承了孟懷謹的想法和胸襟,是他親手培養出來的最佳繼承人。 其實過繼的人選,孟懷謹心中早有定論,只是太后還活著時,這件事一直沒有對外公開。太后一直沒放棄讓孟懷謹立后生子,想要讓顧家的血脈繼承江山,孟懷謹沒有退讓,卻也沒有繼續往太后心上扎刀子。 新啟十三年春天,太后病重,沒能挺過去。 太后病重時,賢太妃不眠不休守在太后病榻前,太后薨逝,賢太妃不飲不食,跟隨太后而去。 這到底是主仆情,友情還是親情,到現在已經說不清了。 太后死前說自己不想和先帝同陵,孟懷謹便將太后另行下葬,又將賢太妃的棺柩附葬在一旁。 太后死之前見了程卿,至于和程卿說了什么,程卿不肯告訴孟懷謹。 同年九月,淮王之長子正式過繼,十月,這孩子被立為太子。 大魏有了儲君,國本更穩。 新啟十四年,孟懷謹首次公開宣稱女子有資格科考。 有御史幾乎一頭撞死在金鑾殿前激憤反對,孟懷謹懶得同這些看不清形勢,只會用性命來要挾的御史費口舌,不問群臣意見,只問太子怎么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