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四章好人不能干壞事!-《明天下孑與2》


    第(2/3)頁

    在日晷儀的正西方,矗立著一個高大的空心球體,這東西就是薛求口中的——列宿經緯天球。

    他的高度何止丈二……沉重的球體滑軌閃爍著黃金的顏色,這東西由黃銅制作而成,加上底下的蟠龍底座,重達三千四百二十八斤。

    太陽出來了,日晷儀上開始出現一道細細的陰影,陰影隨著太陽逐漸升高,慢慢地向夏完淳的胯.下移動,直到最后消失在夏完淳身體制造的影子里。

    一隊官兵從觀星臺下列隊走過,他們奇怪的看著那個騎在日晷儀上的少年公子,而那個少年公子也兇狠的看著他們,好像很擔心他們會搶奪觀星臺上的東西。

    對于有膽量,有底氣的貴公子,官兵們還是不敢招惹的,領頭的軍官吆喝一聲,這一隊官兵就匆匆的離開了觀星臺。

    等所有的資料,文書全部都運走之后,太陽已經升起一丈多高了。

    夏完淳疲憊的回到了居住的地方,發現,韓陵山同樣才回來,他的身上滿是塵土,臉色也不是那么太好。

    陰郁的瞅了夏完淳一眼道:“觀星臺的事情處理完畢了?”

    夏完淳搖搖頭道:“沒有,不敢動,也沒法動,這么說你把《永樂大典》的事情處理完畢了?”

    韓陵山搖頭道:“沒有,太多了……”

    夏完淳同情的點點頭,在發覺自己被韓陵山坑了之后,他很想把天文臺這口大鍋甩給韓陵山,問過之后,才知道韓陵山要面對一個更加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煌煌巨著《永樂大典》。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即欲修纂類書,商議“編輯經史百家之言為《類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即位后,為整理知識,令解縉等人修書。

    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過程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書于永樂二年,初名《文獻集成》。

    明成祖過目后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再命太子少傅姚廣孝、解縉、禮部尚書鄭賜監修以及劉季篪等人重修,動用朝野上下共兩千一百六十九人編寫。

    組織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

    蔣用文、趙同友各為正副總裁,陳濟為都總裁,參用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并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據《進永樂大典表》稱,全書繕寫成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成書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全書共三億七千萬字……

    要命的是這部書只有一部……各地藏書閣以及各地府學所藏都是嘉靖年間的手抄本,并不完整。

    如果這些書僅僅是裝在箱子里,韓陵山只需要把這些書運走就成,可惜,有很多儒生將這一部書當做命一樣的在守衛。

    他們甚至手持武器,棍棒日夜巡視藏書閣,不準歹人靠近。

    一群儒生而已,韓陵山莫說打敗他們,就算是全部弄死也不是難事。

    問題就出在,不能搶奪,不能把這些人弄死,甚至連一些威脅的話都不能說。

    一旦這樣做了,遺臭萬年不要緊,會讓這部代表大明文脈的巨著失去了他本身代表的正義性。

    說起這些腦子一根筋的儒生,韓陵山就無比的懷念大明的那些貪官污吏……

    云昭已經在玉山書院修建好了一座碩大的《永樂藏書樓》,就等著這部書入駐呢,如果《永樂大典》入駐玉山,玉山書院成為大明文脈魁首就毫無懸念。

    現在,平生所向無敵的韓陵山發現,自己面對這群不怕死,不妥協,想要跟《永樂大典》共存亡的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無欲無求的人才是最難突破的。

    不論你舌燦蓮花,他們就是不準你動這部藏書,看看都不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马边| 逊克县| 墨江| 临西县| 安康市| 临泽县| 华宁县| 景谷| 琼中| 高密市| 吉隆县| 盐池县| 南昌市| 江北区| 合水县| 内乡县| 西乌珠穆沁旗| 慈利县| 马关县| 镇远县| 西乡县| 勐海县| 竹北市| 阳谷县| 静乐县| 和政县| 安乡县| 白山市| 赤城县| 行唐县| 原阳县| 怀来县| 磐安县| 金川县| 新巴尔虎左旗| 梁山县| 环江| 武穴市| 普定县|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