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一七五章穩定就是勝利,其余不足論 徐元壽走了,走的時候身體有些佝僂,出門的時候還在門檻上絆了一下,雖然沒有摔倒,卻弄亂了發髻,他也不收拾,就這么頂著一頭亂發走了。 這一次,云昭沒有送。 既然已經把這個老人家的心傷透了,這時候再假惺惺的去送別,只會讓人更看不起。 獨木不成林的道理云昭還是知曉的,徐元壽也是知曉的。 云昭這一次的作為本身就不是什么太深奧的事情。 皇帝想要更多的學堂,想要更多能識字的人,而玉山書院沒有做到。 或者說,徐元壽這些人更趨向于培養高級人才,他們認為知識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對于國家的統治似乎更加有利。 事實上不僅僅是徐元壽這么想,全天下的讀書人其實都是這個想法,從大儒到落魄書生,他們雖然地位不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 那就是維持自己的特權。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有這一種解釋,后世人胡亂斷句,強行改變這句話的含義,認為讀書人的心不會這么惡毒,那才是在給讀書人臉上貼金呢。 比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添加了兩個標點之后,這句話的含義立刻就從惡毒變成了慈悲心腸。 云昭來到大明之后,對讀書人最終的看法就是——他們其實都不算什么好人。 不論他們表現的如何仁慈,悲憫,使用起那些不識字的奴仆來,同[筆趣閣 www.biquga.info]樣順手,壓榨起那些不識字的農夫來,同樣惡毒。 要知道朱明王朝初期,朱元璋制定的國策對農夫是有利的,就是這群讀書人,在漫長的執政過程中,將朱元璋這個乞丐,農夫,盜賊制定的國策修改成了為他們服務的一種工具。 站在誰的立場就為什么立場說話,這是人的本性。 脫離了自己階級為底層階級服務的人,在云昭看來都是圣人,是一個個超脫了低級趣味的人。 云昭沒有辦法讓這種圣人層出不群的出現在自己的朝堂,那么,干脆,全大明人都變成一種階級算了。 這個方式最早起自于云昭當駐村書記的時候,在那里,他發現,想要在農民中間扶持先進,然后希望先進帶動后進一起發展,純屬扯淡。 總有無數雙手只想著把先進從高出拉下來,而那些先進人物,在爬到高處之后,第一時間要做的就是脫離現有的環境。 所以,云昭的很多工作,就是從整體發展這個思路出發的,這樣會很慢,但是,很公平。 尤其是在國家公器刻意向某一類人群傾斜之后,對其余的種類的人群來說,就是不公平,是最大的傷害。 云昭知道,在現在這個時刻,他不關心屁民的話,就沒人在乎他們的未來。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 從云氏大宅看過去,再配上美酒佳肴之后,月亮的嫦娥似乎都在翩翩起舞,這該是一個完美愜意的初夏傍晚,但是,從湖北沔陽府景陵縣上洼村看上去就很不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