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緩緩前飛不知多久,前方云霧中浮現出了一座小小的道觀。 李長壽之前想了很多年,也想象不出太清觀該是哪般模樣,而今一見,禁不住露出少許微笑。 仿佛就該是這般。 青石瓦片搭成的小院,主體建筑就是兩丈長寬的小廟,連瓦外飛檐都無。 該不會,是圣人老爺隨手在凡間哪個村頭選的小廟,搬來了九天之外,做了圣人道場。 李長壽不敢怠慢,托著玄黃塔走到小院木門前,立刻就要磕頭行禮。 心底突然響起了一聲: “進。” 很自然地就卡住了李長壽的行動節點。 李長壽低聲應是,推開院門,吸了口氣,邁步入內。 院內空蕩蕩的,只有一座塌陷的蒲團、兩只盆栽,那應是大法師修行之地; 小院正北的青瓦屋內,坐著那位清瘦的道者,除卻這一道者、一蒲團之外,也就僅有一張長桌落在道者背后。 李長壽不敢多打量,邁著平穩的步伐走到那淺淺的門檻前,撩起道袍下擺,對老道跪下行了大禮,認認真真磕了個頭。 道之源; 承之祖。 “弟子長壽,拜見老師。” 老道那張有些枯瘦的面容上,擠出了少許笑意,一縷傳聲鉆入李長壽心底,說的是: “起來吧。” 當面傳聲,果然是人教傳統! “謝老師,”李長壽低聲應著,站起身來,將玄黃塔捧到側旁。 玄黃塔無聲無息消失不見。 這老者便是太清老子,無法闡述其面容,只因這面容由道心而生,圣人道心已非世間之物; 李長壽的心底,也完全無法凝成有關太清老爺的形象,只能做一個輪廓,將此時的感覺記在心中。 是輕松,也是淡定與從容。 自己身旁就是自然真意,自己面前的就是大道化形。 太清圣人慢慢抬起手指,院中仙光流轉,凝成了第二只蒲團,就在玄都大法師的蒲團側旁,隨后這蒲團飛到了屋內。 “坐。” 老子傳聲道了句,李長壽低頭答應一聲,用最標準的打坐姿勢,盤坐在了蒲團上。 挺胸抬頭、肩膀放松、提臀收腹,道法自然。 這時,太清觀內的氛圍,明顯有些……僵硬。 李長壽靜靜坐在那,等待著老師的訓誡,不敢多琢磨任何事,讓自己身心放輕松,又保持著足夠的警惕性。 而太清圣人只是半垂著眼眸坐在那,身周流轉著大道之韻。 然后…… 就莫得了。 ‘老爺在考教自己的耐心?’ 李長壽只能如此想著,于是靜心打坐,不讓自己去悟道、也不讓自己冒出太多想法,道心清凈,隨時等待著圣人發聲。 這般一坐,就是三天三夜…… 太清觀外星辰運轉、云霧撩動,李長壽靜靜坐在這。 鬼知道為什么,心底竟然還唱了起來—— ‘我應該在院里,不應該在屋里,突然感覺如此詭異。’ 淡定,淡定,圣人一眼萬年,自己只需要好好等著就是。 于是又過了半個月…… 太清老爺終于有了動作! 只見這位天地間的最強圣人,手指隨意劃破了乾坤,在一只旋渦中拿出了一面石板,拿在手中低頭讀著。 李長壽是真的沒想偷看,剛好視線的余光瞥到了兩只道文。 所謂的道文,是遠古時眾先天生靈創造的特殊的‘文字’,全稱為‘大道之文’。 道文并沒有固定的字樣、語法,而是將訊息承載在復雜的‘紋路’中,讓閱讀者自己去體悟。 有些高深的道文,境界不足者看一眼就會頭暈目眩,更有甚者被道文所傷。 后,先天生靈的時代覆滅,道文漸漸被后天生靈的圖像文字所取代。 李長壽所見的這兩只道文,并非什么晦澀難懂的大道修行之法,在心底細細品味,竟是…… 呃,《與弟子交流的一二技巧》。 李長壽差點掩目哭出來…… 老師您要是找不到話題,弟子可以主動開口的,不用一句話等了十八天又七個時辰! “老師,”李長壽用溫潤的嗓音問著,“您召弟子過來,可是有事要吩咐弟子?” 太清老爺緩緩頷首,傳聲繼續在李長壽心底響起: “紫霄宮商議封神,知否?” “弟子知曉,”李長壽忙道,“老師,您可是在此事上要叮囑弟子?” “嗯,到時隨我同去。” “弟子遵命!” 李長壽低頭答應一聲,老子緩緩點頭,隨后太清觀中,又陷入了那般沉靜之中。 這……咋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