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終于。 這首《克羅地亞狂想曲》演奏結束了。 坐在楊鐘明旁邊,阿比蓋爾注視著舞臺上的林淵,保持著聆聽姿勢,表情卻越來越認真,直到整個演奏結束,他才有些意猶未盡道: “又是古典和現代的結合。” 羨魚總能最大限度上把握住作品的內涵和流行性。 “靈性十足。” 鄭晶也開口,“加上之前的《夜鶯》,音樂會結束后,這兩首曲子,恐怕要紅遍半邊天。” “只是這兩首嗎?” 楊鐘明瞇起眼睛:“今晚的音樂會才剛開始呢。” “是啊,這才剛開始,你們注意到了嗎,羨魚的鋼琴技術,分明已經達到了頂級鋼琴大師的水平,不過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剛剛那種感覺又出現了,仿佛讓人徹底進入音樂世界的奇妙感覺……” 再好的畫家也無法理解【畫魂】的含義。 同樣的道理。 再厲害的曲爹也無法解釋【聲臨其境】,他們只會發自內心的感慨和贊嘆這種屬于音樂的奇跡。 “我已經開始期待第三首了。” 第三首。 林淵沒有讓聽眾等的太久。 不過在第三首開始前林淵再度開口了: “應該都知道復調音樂的形式吧,接下來的作品是復調音樂形式的一種,大家會聽到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都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后的一個小節,最后的一個和弦,徹底融合在一起,我將這種有趣的形式稱為卡農……” 是的。 卡農不是一首曲子的名字,而是一種作曲方式。 比如大家熟悉的《兩只老虎》就是運用的卡農式譜曲。 每次八拍就一個循環。 有點無限循環的感覺。 電視劇《開端》里用卡農作為手機音樂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每次循環都是類似的經歷,但又存在著一些不定的變數。 至于大家為什么認為卡農是一首作品的名字…… 因為那首作品太有名了。 沒錯,正是卡農里最有名的《d大調卡農》。 出名到你去搜卡農,基本都是這一首出來的程度。 就好像你去搜交響樂,結果系統只給你推特定某一支交響樂是一個概念。 而林淵接下來要演奏的,恰好也是《d大調卡農》。 —————————— ps:話說《夜鶯》和《克羅地亞狂想曲》以及《d大調卡農》都是污白單曲循環過的~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