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話是如此,自從上次學生惹的父皇生氣,他可好久沒有單獨召見。學生應該怎么做才能挽回在父皇那的印象呢,要知道李泰最近可活動頻繁啊。” 李恪的話讓岑文本笑了,“殿下可是不服氣”。岑文本是看透了自己這個學生,李恪心高氣傲,處處與人爭鋒,眼看李承乾成了氣候,又怎么能他靜的下來呢。 “臣是沒想到這位太子有這么大的膽子,事到如今,要是咱們不做點什么確實也說不過去,殿下又急需再陛下那立下新功”。 “請老師教我”,反正李恪是想不明白了,一切都看自己這個老師怎么說吧。 岑文本坐在李恪面前,給兩人都倒了一杯茶,遞給李恪一杯,“前些日子馬邑失守,獨孤彥云將軍陣亡,被胡人擄去了三萬人口,前日臣在弘文殿當值,李績的軍情塘報中說,頡利有意和我朝以錢糧來交換這些人口。 要是殿下給陛下上書請求贖回這些人口,那殿下才是真正的愛民日子,在陛下那的印象也會大大改觀。” 岑文本到底還是皇帝的近臣,什么樣的事能討皇帝歡喜,相信在這天下間沒有幾個人能比他更強了。李恪腦子也不笨,他當然知道如果按岑文本的話去做能起到什么樣的效果。 “老師,計策好是好,可朝廷能拿出多少錢糧呢,學生可是聽說,父皇連破舊的宮殿都因為沒錢而沒修。” “殿下,你可真是實誠人啊。最近東宮進項如此之多,內庫肯定會有一分收入,這點錢還是能拿出來的,就是拿不出來,也會有人讓他給出這筆錢。”,岑文本向東邊指了指。 “殿下只要推薦一個這件事辦成了,那著識人之能,愛民之功,自然也就是殿下的。” “老師認為由誰去呢,這可不是份小功”,“唐儉可謂當世縱橫之才,有他去必可事半功倍”。 李恪陷入了沉思中,飲了手中的茶,對岑文本說:“如果學生自薦去突厥辦成此事,豈不美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