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首先一個重磅消息:龍耀公司成功攻克了5納米的芯片制造工藝。 僅僅只用了八個月。 便實現(xiàn)了這項突破。 然而按理說從7納米制程工藝,推進到5納米,至少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龍耀公司卻將其縮短到了三分之一。 為什么會如此迅速? 一方面這要歸功于龍耀公司自己的拼搏。 據(jù)說為了在短期內(nèi)攻克5納米芯片工藝,龍耀公司組織了1萬多人的“睡袋鐵軍”——即睡覺都在工廠中進行,累了睡,醒了就工作,分成兩班倒一天24小時的加班,生生把研發(fā)進度縮短了大半。 新聞圖片中,看到廠房內(nèi)部密密麻麻的睡袋,是個人都會感到頭皮發(fā)麻,那些天天抱怨996的上班族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作原來太溫柔。 至于龍耀公司的競爭對手,便只能感到發(fā)自靈魂的恐懼了。 其次就是高薪挖來的人才起到了作用。 那些從國內(nèi)國外各個芯片代工廠中挖來的3000多名技術人才,平均年薪達到了89萬,普遍是原來的兩倍、三倍,甚至五倍、十倍,只要幫忙取得了某些技術節(jié)點的重大突破,還有豐厚獎勵,故而但凡是有一點真材實料的,都能拿到百萬以上的年薪。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撇開國族認同、個人情懷不談,只要錢給到位了,就算你發(fā)自心底的厭惡為之服務的這家公司,但也會老老實實的貢獻出聰明才智,工資到手的那刻喊真香。 這個消息也讓廣大科技愛好者大為振奮。 “5納米攻克了,我們距離海外最頂尖水平,只剩一代的技術差距了。” “不,今年上半年鈦集電公司實現(xiàn)了2納米芯片的小批量生產(chǎn),我們跟他們還是存在兩代的技術代差,而且他們的2納米芯片,應用了一部分碳納米管技術,解決了晶體管漏電問題,打破了3納米以下制程無法突破的壁壘,實際的差距,我們其實又拉大了。” “我不認同層主觀點,鈦集電優(yōu)勢在于他們可以不受限制的利用西方技術體系的便利而已,但如今我們的光刻機、蝕刻機等芯片相關設備,全部追趕上去了,碳納米管芯片也商業(yè)化制造出了45納米純碳納米芯片,性能與14納米硅芯片相當,而且我們采用的技術路線潛力更大,并不是基于硅芯片的互補,等我們將來制造出5納米、3納米的純碳納米芯片,性能將遠在他們的2納米芯片之上。” “沒錯,芯片制造設備打破了壟斷,等于是在相同的賽道上比賽,他們是暫時領先了一大截,但我們一定能加快速度的趕上,就算他們有彎道,那我們也有彎道,甚至我們的彎道潛力更大!” “作為消費者,我就買搭載5納米麒麟芯片的龍耀手機,就是不用他們的2納米芯片,他們賺不到我一分錢,再先進又能如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