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蘋稻國,這是黃尚偷懶,取蘋果和水稻各一個字組成的國名。 蘋稻國建立至今,已有五年,雖然時間很短,但已經名傳南贍部洲和西牛賀洲。 吃飽飯永遠都是平民百姓最大的需求,而蘋稻國水稻的年產量超過一億斤,足以養活十幾萬人,而且蘋果產量也高的可怕,單靠這兩種農作物的售賣,就讓這個只有幾千人的撮爾小國變成了四大部洲最富裕的國家。 不是沒有盜匪或國家想滅掉蘋稻國,取而代之,但蘋稻國雖然只有幾千人口,但國王卻是個修仙的,五年間,有十幾伙盜賊跑來搶劫,結果一個活著回去的都沒有,全都成了野外動物的美食。 也有兩個國家發兵數萬攻打蘋稻國,結果無數劍氣把這些侵略者射成了篩子,數萬尸體也被突然的‘地龍翻身’埋在了地下,尸體都找不到。 經過一連串的教訓,方圓數百里之內的國家和盜匪都知道蘋稻國不能惹,不然下場會很凄慘。 最近這一年,蘋稻國周邊環境非常和平,也因此吸引了無數飽受戰亂之苦的窮苦百姓跑來蘋稻國安家。 蘋稻國的國王并沒有驅趕他們,反而在當地變出了無數半圓形的石房子,讓這些人住了進去,同時進行了戶籍管制,然后分發田地,讓他們成了真正的蘋稻國國民。 不過蘋稻國國民得到了田地,種的并不是蘋果樹和水稻,而是國王給的土豆、地瓜、玉米、大豆、花生、番茄、黃瓜、大白菜之類的種子。 這些種子的產量雖然沒有水稻和蘋果高,但依舊高產的嚇人,第一年的收獲就讓他們過上了再不用擔心吃不飽的生活。 因為蘋稻國的政策太好,從而形成了虹吸效應,幾乎將方圓數百里之內的窮苦百姓都吸了過來,這也導致國家的土地不夠用,只能向外擴張。 “真是麻煩啊!” 土地的擴張肯定會伴隨著戰爭,黃尚雖然不怕打仗,但總是面對周邊國家的騷擾,不禁有些厭煩,“我明明是來種地的,為什么又搞起了這種事?” 無奈之下,黃尚開始建城。 把那些攜家帶口,遠道而來的流民們暫時安排在偏遠地區,然后花錢雇傭成年男子按照城建規劃進行城市建設,同時雇傭婦女燒水做飯,給建筑工地上的男人們做飯。 至于老人和小孩……老人幾乎沒有。 在這種邊境討生活,又是古代,很少有人能活過40歲,在這個時代,35歲就敢自稱老夫或老朽了,能活過60歲在平民百姓中基本看不到,除非住在深山老林,沒有戰爭,每天自己種種地,曬曬太陽,喝干凈的山泉水,這才有可能健康長壽。 但黃尚所在的邊境區域肯定不能滿足這種條件,所以流民來了幾十萬,年齡超過50歲的卻不超過十個,孩子倒是很多,在家里大人出去干活養家的時候,十來歲的孩子會幫著照顧年歲小的弟弟妹妹。 那些年滿12歲的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都算成年勞動力,要么做工賺錢,要么開荒種地,肯定不能在家吃閑飯。 但相比起以前生活的地方,他們已經算幸運的了,至少現在工作就能賺到錢,有了錢,就能買糧食吃,買布做衣服穿,再加上蘋稻國國王分發的房子和開荒土地,他們至少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古代的底層百姓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吃飽穿暖,這些,別的國家給不了,黃尚能給。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