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心知肚明。 這有啥好丟人的,都是為了國家嗎。 如今這樣的事情,已經上升到了愛國的高度,實在是一舉多得之事啊! 朝堂之上的決議,很快便被下發到各地方。 百姓們得知此事,紛紛磨拳擦掌的響應起來。 生孩子還有補助金可領,而且一領就是八年,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相當于朝廷幫自己養活了一個孩子。 于是乎,每日晚上。 不管是城里還是鄉下。 不管是老夫老妻。 還是新婚燕爾。 都在共同的努力著。 他們都有一個必勝的信念。 那就是為了國家做貢獻! 經過一番緊密鑼鼓的安排。遷徙的百姓們,開始在軍隊的護送下,前往吐谷渾。 路過長安的時候。 李二陛下親自在長安城為百姓們送行。 “鄉親們,你們是大唐最好,最優秀的百姓。” “朕,知道你們也舍不得離開,舍不得這片土地。” “可是,你們即將到達的地方,也是我們的大唐的土地。那里需要鄉親們去建設,去開拓。” “無論什么時候,朕都不會忘記你們的,不會忘記你們為大唐所做的一切。” “朕,一定會去看你們的。” “朕答應鄉親們,十年以內。吐谷渾地區,不收取任何賦稅,而且朝廷還有大力資金扶持。” 李二陛下的一番話,感人肺腑,催人奮進。 百姓們紛紛表示,一定不會辜負陛下的殷切希望。 到達吐谷渾地區,多生孩子多種地。 把大唐的土地建設的更美好。 君民揮手告別,讓遠行的鄉親們,渾身充滿了無盡的力量。 連陛下和皇后娘娘,都來為他們送行了。 足夠他們驕傲一輩子了。 等到自己老的的時候,也可以跟兒孫們吹吹牛皮。 “老子可是受到過陛下和皇后娘娘接見的人……” 最主要的是,朝廷確實給了巨大的惠民措施。 十年免賦稅啊! 生娃還有獎勵。 這樣的好事,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 對于陛下和群臣一系列的積極舉動,林然也是深感欣慰。 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片土地上,正在逐漸綻放它最燦爛,最美麗的光芒。 讓遷徙的老百姓,更加沒有想到的事情還在后面。 秦懷玉,牛見虎,房遺愛,尉遲寶林。 四位吐谷渾地區的大員,全部出城迎接新來的鄉親們。 他們在得到朝廷的消息后,便立即行動了起來。 手下的將士們,磊起來一座座的新居房。 這些將士們,拿起武器就是戰士。 放下武器就是勞工。 “鄉親們,這里的條件很惡劣,這里的土地也不肥沃。” “可是,他是我們自己的土地。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國土啊。” “希望鄉親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讓這片土地變得肥沃起來。讓我們吐谷渾地區也變得富裕起來。” “我們吐谷渾地區也會建設學院,幾年以后長樂和永樂學院,學成的孩子們,將會派人來吐谷渾地區任教。” “等孩子們長大了,學有所成了,這里的大小官員,都將會屬于鄉親們的子女的……” “將來這里必定是一片人間天堂,必定是一個讓人無比留戀和珍惜的地方……” 房遺愛的話,讓百姓們紛紛鼓起掌來。 孩子都是他們的心頭肉啊! 原本以為離開中原,孩子以后的學業就無望了。 可是如今土谷渾地區的長官們又給了他們新的希望。 而且以后的這里官員,都是從這些孩子們直接選出提拔的。 這樣只要自己的孩子努力,就可以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為土谷渾地區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親們信心滿滿,干勁十足。 懷玉,見虎,遺愛,寶林他們命令士兵們殺豬宰羊。 歡迎眾位鄉親們的到來。 一片火熱的建設場景在土谷渾地區,轟轟烈烈的展開。 就是在這片并不肥沃的土地上。 將士們和鄉親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他們戰勝嚴寒,戰勝了冰凍。 戰勝了惡劣的自然條件。 鄉親們的新房全部砌好了火墻。 這是林然臨走時告訴他們的取暖方法。 至于煤炭林然更是告訴了他們一個地方。 結果回來的將領說,一鎬頭下去就能挖出來煤炭。 讓四位土谷渾的長官欣喜異常。 他們這個小十弟,真是算無遺策。 于是,又一封奏折從土谷渾地區飛往了長安。 奏折中四人感念陛下圣恩。 高高拍起了彩虹屁。 讓李二陛下看完看著便龍顏大悅起來。 最后話鋒一轉,重點來了。 ‘陛下啊,土谷渾地區的冬天實在是太冷了。有些地方就算是夏天,都會飄雪,更何況冬天啊,臣近日下鄉巡查,看到了老鄉大量的牛養被凍死,老鄉在自己的房屋了瑟瑟發抖,臣于心不忍啊,想到長安城里的火爐,想到尚書郎屋里的火墻,臣覺得也應該讓我們的老百姓,在冬天感到溫暖,于是臣派士兵們四處尋找煤炭資源,托陛下的鴻福,臣等找到礦源了,而且很豐富···’ 李二陛下,放下手里的奏折來回的踱步。 土谷渾地區的冬天寒冷他是知道的。 夏天哪里也會飄雪,他也是聽林然說起過的。 可是連百姓的牛養都被凍死了。 可想而知是多么嚴寒的氣候。 這樣的天氣,竟然無煤炭取暖實在是讓人招架不住的。 只靠材火取暖無疑是飲鳩止渴啊。 李二陛下為自己的老百姓心疼了起來。 那些可都是自己派去支援土谷渾的老百姓啊。 他們受苦,自己作為陛下于心何忍。 于是,一場緊急朝會再次召開。 要說起來,土谷渾地區還真是不讓人省心。 接連三次緊急議會都是由它引起的。 第一次是因為戰事。 第二次是因為遷徙百姓和發展土谷渾地區地方經濟。 這第三次就是為了老百姓的取暖和資源調配問題。 這樣的議會當然少不了林然的參與。 當林然得知,他們已經找到了煤炭資源的時候,林然開心的露出了笑容。 “眾位愛卿,對此事有何看法?” 當內侍總管將奏折宣讀完畢后,李二環顧群臣略顯沉重的開口說道。 大臣們心里也跟著沉重了起來。 沒想到土谷渾地區,竟然艱苦到這種程度。 宰相房玄齡都開始為房遺愛心疼了。 “陛下,臣以為既然他們已經找到了煤炭資源,而且還是在我大唐境內。” “不如,就讓他們沿路運送過去吧。” “畢竟都是陛下的子民啊,他們在那里受苦,臣看到陛下也很心疼,臣也很難過···” 御史大夫魏征出班啟奏道。 李二陛下欣慰的看了魏征一眼。 如今他看魏征是越來越順眼了。 自從那一次隔閡化解以后,君臣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友好。 “陛下,臣附議。” “臣等附議,都是陛下的子民啊···” 李二仰頭大笑。 “眾位愛卿能如此為朕著想,為百姓著想,朕心甚慰啊···” “傳朕旨意,土谷渾地區可自行調配煤炭資源,各地方不得阻攔。” “如有違抗者,當場革職查辦···” 李二陛下的旨意很快傳達到了,他們運輸煤炭時要經過的各省道府縣。 得到消息的懷玉等四人高興不已。 立即安排大軍和百姓前往。 經過月余的長途跋涉。 他們終于為自己,為土谷渾,帶來了一片溫暖的世界。 煤炭的運輸在源源不斷的進行。 士兵和百姓們的臉上都綻放著笑容。 這個冬天對于他們來說。 有了這些黑乎乎的東西,就好過多了。 大唐第二屆蹴鞠聯賽如期拉開帷幕。 這屆比首屆可熱鬧多了。 和首屆的五只隊伍相比。 這次整整增加了三倍有余。 不但永樂學院組隊參賽。 距離長安城附近的各省道,都組織了各自的隊伍前來。 萬年縣作為尚書郎的故鄉,不甘人后。 他們自己專門組建了一支蹴鞠隊,來參加比賽。 長安城再一次萬人空巷。 蹴鞠場周圍被圍的時水泄不通。 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宮,著盛裝出席。 文武百官無一例外的尾隨而至。 今年他們的蹴鞠隊,目標很明確。 那就是實現零的突破。 說起來尷尬啊。 首屆比賽竟然是一分未得。 與開賽前的信心十足相比,現實將他們擊打的清醒起來。 于是經過李二陛下和群臣的仔細分析研究。 這屆比賽增去零的突破是首要目標。 也是是說,現在隊伍增加了。 你們十幾場比賽下來,只要破一次門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群臣聞言,紛紛大喜過望啊。 這樣的目標簡直是輕松,愉快加簡單啊。 可是,現實再次給他們澆了一盆涼水。 讓他們從頭到腳徹底的涼涼。 一首涼涼送給了自己。 各隊伍經過一年的努力訓練,實力早已是今非昔比。 就連長安城的百姓蹴鞠隊,都大發神威。 他們讓這支皇家蹴鞠隊吃盡了苦頭。 凈吞六蛋。 李二陛下氣的差點拍桌子罵娘。 恨不得自己脫下龍袍上場比賽啊。 作為領隊的御史大夫魏征也是臉上鐵青。 二十五個蹴鞠隊員,牛皮吹得震天響。 可是,破個門。 咋就這么難呢? 看看別的隊伍一個個踢得風聲水起。 百官們臉上也掛不住。 在看看陛下那能滴出水來的臉。 他們就知道,好日子快到頭了。 都是這二十五個老家伙惹得禍啊······ 還好有軍隊蹴鞠隊,撫慰一下李二陛下受傷的心靈。 首屆的失敗讓他們下定決心刻苦訓練。 技藝突飛猛進的同時,他們也不再使用橫沖直撞戰術了。 畢竟去年悲慘的一幕還歷歷在目。 他們可不想今年也全部趴在蹴鞠場上。 想想去年的比賽,丟人啊,實在是太丟人了。 長樂學院蹴鞠隊和永樂學院蹴鞠隊的比賽。 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睛。 這可是真正的龍虎斗啊。 也可以稱之為兄弟之間的較量。 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這場比賽上。 因為太子李承乾和漢王李恪,先前的表現太過驚艷。 每一次接觸蹴鞠,都能引發全場熱烈的喝彩和歡呼。 長樂雀躍的為學院的隊員們加油。 果果和厚厚以及雉奴搬著小板凳,坐在陛下和皇后娘娘的前面。 普天之下,也只有這三個小家伙,能享受到這種待遇。 三個小家伙眨巴著眼睛觀看比賽。 那認真的模樣,好像是自己真看得懂似的。 兩隊的比賽異常精彩。 最終還是經驗更加豐富的長樂學院技高一籌。 有太子李承乾和漢王李恪這兩個破門機器。 勝利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兩人每一次破門成功。 坐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面前的,三個小家伙就會振臂歡呼。 讓李二和長孫皇后臉上的喜悅,也越發的精彩起來。 各地方蹴鞠隊,雖然很努力很進取。 無奈實力差距過大。 最終只不過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嚴格意義上來說,因該是陪太子踢球的角色。 最終的決賽終于到來了。 和去年的劇本一樣。 決賽雙方依然是長樂學院和軍隊蹴鞠隊的較量。 永樂學院惜敗軍隊蹴鞠隊,獲得了本屆比賽的第三名。 決賽當天,整個蹴鞠場周邊都被圍滿了。 長安城附近府縣的百姓也慕名前來。 遠處的百姓看不到比賽。 只能爬完高出。 附近的大樹上爬滿了觀看的百姓們。 四周的百姓房屋的屋頂也站滿了人。 還好,這里早就翻蓋了紅磚碧瓦的新房。 如果是以前的茅草屋,非得都漏下去不可。 百姓們如此的熱情,也讓李二陛下決心明年把蹴鞠場一定要擴大。 一定要重新擴建。 看著樹干上和屋頂上觀戰的百姓們。 李二陛下感慨萬分啊。 這項運動,現在算是真的深入人心了。 長樂學院和永樂學院的孩子們,紛紛為長樂學院蹴鞠隊加油吶喊。 軍隊蹴鞠隊,吸取了去年沒有啦啦隊的教訓。 這次派來了近千名的將士為他們加油吶喊。 決賽那叫一個精彩刺激啊。 依然是太子李承乾接到漢王李恪的妙傳,精彩的破門成功。 不過很快軍隊蹴鞠隊便還以顏色。 雙方是你來我往,一個個精彩的破門,讓觀眾大呼過癮。 魏征狠狠的看了一眼自己的蹴鞠隊員。 這么簡單的破門,對于你們來說,怎么就這么難? 僅僅是上半場雙方就戰成了五比五。 十個破門啊。 三個小家伙的巴掌都拍紅了。 每次破門三個小家伙都會起立鼓掌。 由于過于頻繁的破門,導致三個小家伙頻繁的起立,坐下。 最后果果干脆把小板凳一腳踢飛了。 “雉奴,咱們站著看吧,這樣坐下起來的太累了。” “好,雉奴陪果果站著看比賽。” 中場休息的時候,林然為孩子們送上了熱烈的掌聲和喝彩聲。 “不要有任何心理負擔,記住一句話,我們是冠軍。” 孩子們將手放在了一起。 “加油,我們是冠軍···” 重新上場后,雙方依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 破門一個接著一個。 讓所有的觀眾,徹底感受到了蹴鞠運動的快樂。 臨近終場前,場上比分還是九比九。 這在蹴鞠比賽中,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高比分。 最后時刻無論是那方破門,都幾乎會鎖定這次聯賽的桂冠了。 全場的觀眾都緊張了起來。 學院和軍隊的啦啦隊,也忘記了加油吶喊。 軍隊蹴鞠隊獲得了進攻的機會。 這應該是最后一次機會了。 如果他們能破門成功冠軍將屬于他們。 就連李二陛下都站了起來。 不管是雙方誰最終獲得冠軍,他都是高興的。 這屆比賽足夠精彩絕倫,讓百姓們暢談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時間了。 就在軍隊蹴鞠隊,進攻隊員準備傳中的時候。 一個身影橫空出世。 這個人就是漢王李恪。 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從后場一路追趕而來。 高高躍起后一個頭部擺渡。 蹴鞠在空中改變方向。 被學院蹴鞠隊員得到。 李恪阻斷成功,落地后再也起不來了。 他的體力已經耗盡。 只能趴在地上觀看隊友的表演。 接到蹴鞠后的隊員繼續向前推進。 軍隊蹴鞠隊陣腳大亂。 這個時候如果被破門,無疑與整場比賽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 這種患得患失的心理,讓他們急于穩固陣型防守,而沒有及時去上前搶斷。 機會來了,學院隊員起腳傳中。 蹴鞠在空中劃出一道美妙的弧線。 那一刻,整個世界都靜止了。 所有人的眼睛,都隨著空中旋轉的蹴鞠而轉動。 這個時候,一個身影高高躍起,迎著旋轉的蹴鞠,一個漂亮的獅子甩頭。 蹴鞠直奔球門而去。 全場沸騰了。 樹上觀看的老百姓,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 伸出雙手準備使勁鼓掌歡呼。 結果緊抓樹枝的雙手一松開,整個人都從樹枝上掉了下里。 結果蹴鞠比賽沒有隊員受傷的情況下,咱們的觀眾率先受傷了。 好在傷勢不重。 好家伙,一瘸一拐的爬起來,還使勁的拍打著巴掌。 屋頂上的觀眾更離譜。 你們鼓鼓掌也就算了吧。 竟然還使勁的跺腳。 把老鄉的屋頂都給踩破了······ 隨著太子李承乾的破門成功。 全場比賽也隨之結束。 孩子們興奮的將李承乾高高拋起。 “冠軍,冠軍,冠軍···” 全場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吶喊聲。 就連軍隊蹴鞠隊也獻上了自己的掌聲。 上一次他們是輸球又輸人。 這一次他們雖敗猶榮。 三個小家伙又蹦又跳的拍打著巴掌。 李二陛下和長孫皇后,也激動的起身鼓掌。 為孩子們奮勇拼搏的精神鼓掌。 為兩個皇子鼓掌。 更是為這精彩的蹴鞠聯賽鼓掌。 太子李承乾再一次作為隊長,接受了父皇賜予的冠軍獎杯。 耀眼的冠軍獎杯被李承乾高高舉起。 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全場再次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亞軍同樣也獲得了足夠的尊重。 軍隊蹴鞠隊舉起亞軍獎杯的時候。 同樣受到了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沒有他們,就沒有這樣一場精彩絕倫的蹴鞠比賽。 沒有他們,就沒有這一場讓他們難以忘懷的盛宴。 樹枝上掉下里個人,算什么? 老鄉的屋頂被踩破算什么? 能有這樣的比賽觀看,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了。 頒獎結束以后。 李二陛下宣布了一個重大的消息。 明年的蹴鞠比賽,將會增加獎金的設置。 獎金由禮部尚書林然來一手掌控。 具體獎金的數額,屆時會公告出來。 不過絕對會帶給大家一個驚喜。 此話一出,滿場歡呼啊。 踢比賽還有錢可拿。 那簡直是太讓人幸福的事情了。 接下來的決定才更讓老百姓感到感動。 “朕,剛剛看到有百姓高興的從樹枝上掉下來了。” “還有附近百姓的屋頂,朕覺得也應該被歡喜的踩破了吧。” “受傷的百姓,免費醫治,踩破的屋頂,朕給你們修復。” “明年的這個時候,朕不想再看到百姓們從樹枝上掉下來。” “明年的這個時候,朕更不想看到百姓們的屋頂被踩破。” “那么怎么辦?” “朕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修建蹴鞠場。” “修建一個足夠容納長安城百姓觀看比賽的蹴鞠場。” “朕的百姓子民們,你們愿意嗎?” 李二高亢的聲音在蹴鞠場上空響起。 讓林然都肅然起敬。 這個建議未等林然提議,陛下便想到了。 讓林然心里都覺得暖暖的。 “愿意,我們愿意。”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全場爆發出最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李二陛下看著全場熱情的百姓們。 高興的笑了起來。 如今他有足夠的錢財和人力,來修建一座更好的蹴鞠場。 得民心者得天下。 他始終牢記著林然告訴他的這句話。 全場百姓的掌聲和歡呼聲,就是最好的答案和肯定。 文武百官對陛下的決議也是大力支持和稱贊。 于是在秋收以后,一場幾乎是全民參與的蹴鞠場修建工程開始了。 百姓們紛紛表示,堅決不要國家的一個銅板的工錢。 陛下這是在為百姓造福。 他們豈能再收取陛下的錢財。 就連午飯他們都是自帶而來的。 當李二陛下得知此事后,不由的感慨萬分。 也越發的堅定了繼續造福國家,造福百姓的決心和信心。 有了長安城百姓的參與,再加上軍隊的將士們。 軍民協力同心。 由工部統一分配,按照林然設計的圖紙。 施工建設。 一座宏偉壯觀的大型蹴鞠場,不到三個月就完工了。 從此一座長安城新的地標建筑落成。 讓所有百姓振臂歡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