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因勢利導-《抗戰最牛山寨》
第(2/3)頁
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說道:“我從小就沒有學過文化,學不會咋辦?”
高九說道:“現在在工廠里做工的人,在行政委員會上班的人,他們也都是人,他們能學會,你也一定能的。只要你們肯下功夫學,沒有學不會的。
現在我在這里可以承諾大家,只要你們努力學習文化,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我保證將來新進入的各個企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本地居民。
至于大家如何學習文化?行政委員會一定會為你們提供方便的。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們馬上召開在整個金三角地區普及文化教育的會議,這個需要一點兒時間。你們大家先回去,行政委員會很快就會發布相關的布告的。”
眾人都聽從了高九的意見,佐霖悟說道:“九爺,我們都相信你,那我們就回去等著了。”
眾人紛紛散去。
高九對瑪拉年說道:“你通知行政委員會的相關部門,邀請金三角地區所有部族的首領,召開推廣文化教育的研討會。”
其實這種局面在高九的預料之中,高九進入了金三角之后,并沒有大張旗鼓地開展文化教育,只是成立了一些學校,主要是針對華人。這不是對當地居民的歧視,而是對他們的尊重,因為當地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不同的語言,如果強行普及漢語,會遭到他們的反感,甚至激烈的反抗。高九必須要讓他們自愿地來學習漢語。
如今,金三角的各族群眾羨慕在公共事業單位工作以及在工廠做工的人,他們有了學習漢語的渴望,在這種情況下,高九因勢利導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九在會議上說道:“一支軍隊里如果大家說著不同的語言,長官說話,士兵們聽不懂,這樣的部隊能打仗嗎?
在工廠里,工程師說話,工人聽不懂,那也一定是會要出亂子的。因此,在咱們金三角地區,應該有統一的語言文化。”
金三角地區各個部族的首領三十余人參加了這次會議,大家也都明白高九所說的道理。
在以前,相鄰的兩個村子由于是不同的部族,他們說話互相之間都聽不明白,生活很不方便,但是讓他們放棄自己的語言,改去學習別人的語言,大家又都不情愿。他們的人到外面去做生意,由于語言不通,也很困難,嚴重地制約了部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高九說道:“我給大家提個建議。行政委員會充分尊重各個部族的語言習慣,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繼續保留自己的文化傳統,在這個基礎上來學習漢語和英語。”
高九所說的不僅要學習漢語,還要學習英語,是因為這一帶是英國的殖民地。長久以來,英國人強行推行英語教育,在當地英語已經是官方語言,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普及。
高九接著說道:“我可以向大家保證,行政委員會不會像英國殖民者那樣強行推廣漢語或者英語的學習,是否學習漢語或者英語,全憑大家的自愿。但是一定會提供相應的學習條件供大家來進行學習。”
高九說完之后,瑪拉年代表行政委員會宣布了在金三角地區推廣漢語和英語教育的相關措施,主要有:
在金三角所有的村落建立掃盲班,在500人以上的村落或者幾個村加起來達到500人以上的地方,建立雙語小學。在2000人以上的城鎮或者周邊居民達到2000人以上的地區,建立中學,在金三角北區建立一所綜合性大學以及一所職業技術學院。
金三角地區所有的居民無論男女老少都可以接受教育,教育全部免費,18歲以上的人參加脫產學習的,可以得到一定的生活補貼。
全體女性有和男性一樣同等接受教育的權利,也享受同樣的待遇。
在學校學習的學生當中成績優異者,會享受獎學金等等。
對于行政委員會提供的如此優厚的條件,各個部族的首領們都沒有意見。他們表示回去后勸說本族的民眾,接受行政委員會倡導的漢英雙語教育。
對于這樣的結果,高九也很高興。能夠讓民眾自覺自愿地參與文化學習,對于提高整個金三角地區的文化教育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金三角北區的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但是高九并沒有急于向金三角其他區域進行推廣,一方面高九仍然需要不斷地探索一套成熟有效的管理經驗以及健康有效的發展模式,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經濟上的壓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怀市|
城口县|
金塔县|
宁陵县|
南溪县|
武宁县|
洛隆县|
萝北县|
富民县|
伊春市|
视频|
威远县|
多伦县|
治多县|
金坛市|
吉首市|
阜南县|
沙洋县|
察哈|
乳山市|
汤阴县|
新兴县|
聂荣县|
博野县|
渭南市|
乌苏市|
泸西县|
青海省|
辉南县|
潜江市|
沂源县|
大余县|
张家港市|
德安县|
搜索|
华坪县|
炉霍县|
永福县|
库伦旗|
海丰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