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現(xiàn)在比拼的是哪方的士卒更為精銳,更為善戰(zhàn)。 而這,無疑是大宋禁軍要遠遠勝過這些大理的士卒。 他們在大宋吃得比大理士卒好,住的比大理士卒好,所有待遇都要比大理士卒好。 跟著兩位軍長來打大理,有幾人不是抱著拼命的想法? 趙洞庭傾全國之力僅僅養(yǎng)著這二十余萬禁軍,不是沒有功效的。 這讓得他們的精銳程度絕對要遠超元、西夏、蜀中、大理的那些士卒。 而趙洞庭譜國歌、畫國旗,天天軍營中都會有國歌響起。也將這些士卒們的愛國之心凝成了一股繩。 他們,是大宋的軍人! 他們,是大宋的守護神! 軍人,便是以命令為天職。 軍人,便是要有著遠超常人的奉獻精神。 趙洞庭往軍中灌輸?shù)姆N種思想,早已潛移默化改變著這些禁軍們的思想。 他們中間有太多人是在大宋還未光復之際就已參軍的,不說個個都愿意為國捐軀,但有這樣精神的人,卻也絕不在少數(shù)。 大宋需要堅強起來。 他們都希望早日能夠看到皇上跟他們說的那種人人富足的太平盛世。 這,也必然意味著要有不少人要因此而付出生命。 而這些人,便是他們。 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們是大宋的軍人。 城頭上的戰(zhàn)事,比想象中結(jié)束的要更快。 當城內(nèi)南軍營的混亂還未平息時,這里的戰(zhàn)事就已告休。 威楚府士卒在大宋禁軍的撲殺下,人數(shù)、裝備、士氣都處于下風的他們,情理之中的沒能夠堅持多久。 哪怕是軍中將領不斷呼喝,卻也沒有什么用。 有多少人本就對軍中有怨的? 因為,那些被押上城頭的百姓中,就有他們的親人??! 當頹勢無法挽回,大宋禁軍搶占的城頭越來越廣之時,便漸漸有威楚府士卒跪倒到地上,乞降。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