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大宋禁軍還未離開大理境內,大理禁軍些許敗軍剛剛回到國都,段興智就已然是病入膏肓。 他在床上連話都說不出來,就別提去追究責任了。 不過這反倒是讓不少武將心中生出多少希望。 皇上這回怕是難以再有好轉,他若駕崩,那此戰之敗的責任,興許不會再守追究。 新皇登基肯定是要拉攏群臣、鞏固權力的,不至于剛登基就拿武勛開刀吧? 而縱是皇上不駕崩,等他好轉也定然要好長時日。而到時候,皇上的氣估摸著也消得差不多了。 一時間內,大理朝廷里還真是有人欣喜有人憂。 憂的該是文臣,因為這樣難得的打壓那些老對手、老莽夫們的天賜良機因為皇上的病重,沒了。 喜的則是那些在此役中必須擔責的武將們。他們此刻,怕是巴不得段興智早些死才好。 大理安定太多年了,這些人已經習慣勾心斗角,明哲保身。 誰能期望依靠各種手段晉升上來的武將,還能有那些依靠實打實軍功晉升上來的武將那樣忠心耿耿? 忠義之心,在大理,并不濃郁。反正較之大宋是要差出十萬八千里遠去。 如岳鵬、蘇泉蕩、張紅偉這些武將,他們是一路跟著趙洞庭被提拔上來的。若是戰敗,便絕不會推卸責任,更不會期望著趙洞庭死。 眼瞧著到十二月初。 白雪蓋天下。 大理的雪山在視線中越來越遠,越來越小。 張玨率領著鎮南軍區各軍終于走出大理地境,到得羅殿境內。 他們得勝的消息此時儼然在這偏遠之地也已經被廣為傳播。 過和武州。 張玨領著大軍尚且還離著和武州城有數里之遠,官道兩側便已經可以看到有百姓夾道相迎。 百姓們手中多數提著籃子,里頭有雞蛋、有肉、有饃饃、有青菜等等。 剛見得禁軍時,因禁軍肅然,他們便也沒敢怎樣,只是殷切看著。 和武州知州率著城內官員站在官道正中,滿臉堆笑地直直迎了上去。 論官階,他較之張玨自是相去甚遠。但張玨凱旋而回,他們這般熱情,他自然也不好顯得太過清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