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當初和許夫人是在那里相識的。 篝火舞會時,許夫人撓他的手,他也撓許夫人的手。最后到要爬秀樓的關頭卻是悄么聲息的離開了荔波峒。 有生之年,他沒能陪著她在荔波峒過幸福平靜的生活。唯有殘燭之年,伴著她的墳終老。 在看過信后,趙洞庭對著御書房里的張破虜說道:“破虜,去酒窖給朕挑兩壇宮中最好的酒。” 這夜,趙洞庭再度悄然離宮。 他沒有騎馬,在夜色中只是沿著湘水以極快的速度向著廣南西路方向掠去。 累了,就在河畔稍作休憩。餓了,就在河畔人家討頓飯吃。 多數人都很熱情地招待他,鮮少有小氣的,在趙洞庭掏出銀鈔以后也將趙洞庭奉做大爺,伺候得更是殷勤。 短短不到十日的時間,趙洞庭便到了荔波峒。 在這途中,他見過許多的人間百態。 有挑擔的老農,有連走路都捧著書的讀書人,也有龍行虎步的江湖人。 更有倒騎驢的小書童,背著書簍,嘴里喃喃自語,在夕陽中帶著童貞的笑意趕回家。 如今大宋在境內各地都設置有初學、進學學府,文化得到極高程度的普及。 相較于厲兵秣馬、攻城掠地,這才是真正的大融合。 趙洞庭覺著自己的夢想快要實現了。 也許,至多再有個十年便可以功成身退。 荔波峒境內有數個鎮,都是畬民聚居地。趙洞庭依著天網的情報直接往洪無天所在的那個村落。 到村口,有數個扎著羊角辮的稚童正在玩耍,瞧見他這個陌生人,有些怯生生的問:“公子往哪里去?” 口音很是純正,帶著點兒長沙腔調。 趙洞庭莞爾。 連荔波峒這樣的地方的稚童都已經知道說官話,這說明語言的普及程度也已經很高。 語言、文字,這兩樣的普及,是最重要的。 他對著稚童點點頭,道:“進村。” 稚童很是熱情,“公子要去哪家?我可以領你去,老師說要助人為樂。” 趙洞庭本不欲拒絕這稚童,但想想,卻又不知道這稚童是否知道洪無天,是以摸了摸這稚童腦袋,道:“我知道去,便不麻煩你了。謝謝你,你繼續玩吧!” 說罷,他向著村內走去。 步伐顯得很是輕松。 進村數百米往左上坡,再過兩個屋子,有剛剛砌起不久的土磚房。這就是洪無天在荔波峒的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