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洞庭輕輕嘆息道:“是啊……這場洪災,來得真不是時候……” 樂嬋抿了抿嘴唇,走到趙洞庭的身后替他揉捏起肩膀,輕聲又道:“那皇上可有什么辦法弄到糧食?” 趙洞庭道:“除去境內沒有受災的各路以外,怕是只能向流求借糧。 吐蕃地廣人稀,土地貧瘠,是沒有多少糧食的,西夏又剛剛遭遇過大戰,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那么多流離失所的難民,李繁榮和古樹茶能夠做到自給自足都已經是不容易。 但流求雖然學去我大宋最先進的種植方法,卻終究只有那么大的地方,就算是借糧,也不知道能不能解此次危急。” 樂嬋聞言也是嘆息,“太難了。 我們大宋最是糧產豐盛,尚且都這般捉襟見肘,就更不用提他們……” 然后她又道:“不知皇上可曾想過和元朝議和?” 趙洞庭聞言回頭看向她。 樂嬋緩緩道:“我朝將士在前線連戰連捷,元軍倉促應戰接連吃虧,這個時候應該是在硬著頭皮和我們大宋將士交鋒。 臣妾以為,他們應該是不想繼續打下去的,皇上何不以此為理由,讓元朝給咱們賠償糧食,然后咱們的大軍從前線撤回來?” 趙洞庭皺著眉頭沉思半晌。 “不行。” 最后卻是吐出這兩個字來。 他低沉道:“且不說元朝會不會答應議和,就算他們答應,我也不愿意撤軍下來。 此役我們大宋精銳盡出,撤回來,等下次攻元就不知道是什么時候了。 而且到時候元軍必然有防備,要再想在他們境內扎下根據地絕不會像現在這么容易。 而且,如果單單是因為這樣的洪澇災害就將前線大軍給撤回來,那以后常年有這樣的災情又該怎么辦?” 說到底,還是大宋根基太過薄弱,應對忽然情況的能力太差了。 但趙洞庭并不后悔自己這么匆忙地進攻元朝。 在這皇帝的位置上他已經坐了十多年,其實并不想一直這么坐下去。 他也想去追求他自己想要的那種人生。 樂嬋聽他這么說,沉默下去。 趙洞庭想了想,眼中倒是忽的有些許亮光浮現,道:“不能從元朝弄糧,倒是可以去越李朝、真臘等國試試。” 他眼中的亮光越來越明顯,“現在越李朝的國君可還在我們手上,算算時間,他們的使臣應該也快到了。 而真臘還有那么多的降卒在廣南西路,我想,若是要他們以糧食換取這些降卒回去,他們應該不會不答應的。” 說罷,他竟是直接站起身來,向著房間外跑去。 樂嬋看著趙洞庭這般神色匆匆的跑出去,眼中有欣慰、疼惜等各種復雜情緒浮現。 趙洞庭幾乎是掠到御書房里,然后匆忙提筆寫信。 一封信是寫給廣南西路節度使溫園里的。 還一封,則是寫給流求國君阿星皇的。 在寫完這兩封信后,他又匆匆宣易詩雨到御書房內,讓他以最快的速度將這兩封信給傳出去。 若是有流求、越李朝以及真臘三國的糧草援助,那這場危機應該是能安然無恙地度過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