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比如,一條信息:1234567890。 當傳輸到終端的時候也許就會變成1234560,789三個字符直接丟失了。 這時候糾錯編碼的作用就體現出來,編碼會以運行程序的方式,自動檢測信息傳輸的完整性,發現了問題就會及時的更正、添加。 糾錯編碼的存在就保證了傳輸的安全、完整性,也會讓信息能夠以多元的方式傳送,而不怕過程中出現太多丟包現象。 以上的解釋就差不多能知道,糾錯編碼的工作量有多大了。 首航的計算機院士是負責這一塊工作的,他已經設計好了糾錯編碼的框架,會議要做的就是分配工作,把一部分功能代碼分給這個人,把一部分功能代碼分給那個人…… 等等。 在分配工作結束以后,就是討論研發過程中信息的共享,因為整體是做的一個東西,他們需要團隊進行合作,代碼之間必須要有對接,有信息共享。 會議召開的十分順利,唯一特殊的就是趙奕,他聽著都快睡過去了,因為整個內容和他沒有任何關系。 劉佟恩邀請他過來,是說想讓他提意見,可整體框架都做好了,等于工作都已經安排好,分配上也沒辦法提意見。 好在會議還是有收獲的。 【額外的休息,學習幣+2。】 【額外的休息,學習幣+2。】 【額外的休息,學習幣+2。】 系統提示實在太意外了。 “原來開會的時候睡覺也能得到休息幣?” “這倒是不錯呀。” 當然了。 后遺癥也是很大的。 上課的時候睡覺,老師不會太管,開會的時候睡覺也沒人管,可看看兩邊兒憋著笑的老教授,趙奕不知道該露出什么表情。 “咳咳……昨天晚上沒睡好。”他尷尬地解釋了一句。 “是在想哥猜?”一個不認識的老家伙,臉上帶笑的說道。 “咳咳……是,是。” “我就聽說過你在研究哥猜,有進展嗎?”老家伙似乎獲對自己猜測正確很得意。 “有一點吧。” 趙奕的回答有些讓人驚訝。 老家伙張大了嘴問道,“還真是有進展了?能說說嗎?” “過份了啊!”旁邊另一個人玩笑的提醒一句,老家伙也知道自己有些過分,別人的數學研究,在沒有確定成果之前,肯定不會透露消息的。 他剛才只是太驚訝了。 趙奕搖頭說道,“我只是確定了該用哪種方法,真正的成果還到現在還沒有。” “原來是這樣。” 周圍的幾個人都點了點頭。 這才對呀! 那可是哥德巴赫猜想,都快半個世紀了,也沒有任何進展,就算趙奕是數論的天才,如此短的時間,想要出成果也不可能。 幾人只打趣地說了幾句。 會議結束了。 大部分人都討論著研究工作的內容,和趙奕就沒有什么關系了,他左右看看,想了是不是自己先回去,讓劉光佐繼續在這里做交流,沒想到劉佟恩找到了他。 劉佟恩坐在了他旁邊,一看神色就知道有事。 趙奕都想趕緊離開,可惜已經走不了了,他郁悶的看向了劉佟恩,想聽聽具體有什么事。 劉佟恩笑道,“這次邀請你來,主要并不是糾錯編碼,而是想和你談數學問題。” “數學問題?” “是信息壓縮、傳輸,還有多數據的定位計算。” 劉佟恩大體解釋了一句,隨后就問道,“你了解過信息壓縮嗎?” 趙奕輕輕點頭。 劉佟恩道,“我們的衛星性能還是高端的,絕對是國際頂尖水平,但信號壓縮傳輸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是缺少數學理論的支持。” “現在國際上有一種新的數字壓縮技術,你聽過嗎?” 趙奕繼續點頭,他當然有聽說過,那就是他和陶哲軒一起設計的,還特別申請了專利,專利上還有他的名字。 劉佟恩想的是趙奕大概不了解,點頭也只是象征性的,就仔細解釋道,“我們希望以算法的方式來提高衛星攝像的性能,也就是讓未來升空的衛星,拍攝的分辨率更高,能存儲、傳輸更多的圖像數據,也希望定位上能更加精準。” “后面倒是好說,只需要多數據去做計算,前者則需要一套系統的數學理論支持。” “之前我們的程序設計有些混亂,都是多板塊拼接在一起的,我們想要一個系統的壓縮技術……” 劉佟恩仔細解釋起來,大體意思就是,因為算法問題導致傳輸數據的效能太低,希望能有一套數學理論,來支持做一套新的壓縮技術,就能放在衛星上,提升衛星數據捕捉、傳輸等方面的性能。 趙奕聽著不斷跟著點頭。 等劉佟恩詳細的解釋完,他才開口說道,“使用傳統的算法肯定是不行的,數據壓縮提升性能的根本,就是簡化捕捉數據的信息量,增加分析數據的信息量。” “最好讓解壓縮的計算量高于壓縮。” “數學上來說,就是利用簡單的信息來塑造復雜函數,我們只需要記錄簡單的欣喜,到解壓縮時,再去分析復雜函數……” “對!” “是這樣的!” “有道理!” 當趙奕做數學方面的解釋時,好幾個教授都圍了過來,他們最開始只是聽聽兩人在聊什么,趙奕開口以后,仿佛就變成了個人的課堂。 其他人就只能跟著喊“說的對”、“沒錯”、“有道理”、“太有道理了”,等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