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待到聽到有那么多的糕餅的時候,他們哪里還記得自己摔的疼疼呢。 看到二人乖巧的稱是,林黛玉趕忙讓身后的奶嬤嬤將人抱了起來,領進了山莊的內院。 之間薔薇花園子一轉,竟是棕色排木所制成的地面。 當中由一座座拱橋連接,底下流動的皆是活水。 ‘嘩啦啦’潺潺,一下子就幽靜了下來。 當中穿插一二紫竹,長的不高,卻很有幾分高雅。 待到將小橋層層穿過,卻突然又豁然開朗。 在一大片空曠平整的林間,有一四面遮擋,卻又通風良好的涼亭。 因春日的陽光不錯,四周的竹箅子全都卷到了梁上。 讓陽光與微風都能暢通無阻的吹入到亭間。 這八角的大亭中間,安置了許多的東西。 一桌,一案,一榻,一架,因為地方夠大,卻不顯任何的擁擠。 在這些物件中間,坐著一人,懶懶散散,沒有個正形,卻因為這如畫的山水,這慵懶的春日,而無端的多了幾分灑脫之意。 見到此情此景,林黛玉連同她攜帶的幼子,沒有一個感到意外的。 因為這就是林如海的女婿,林崢的妹婿,林黛玉的夫君,兩個孩子的父親,秦家的探花郎。 哦,現在應該稱一聲,秦大儒。 早在幾年前,這位探花郎就厭倦了官場的乏味,與皇帝陛下親書一辭呈,攜帶一家老幼,直奔著這山莊而來了。 自此之后,那是游山玩水,作畫,寫詩,品評書籍,有時教授子弟,偶爾客串老師。 不過兩年就闖下了偌大的名聲,江南一帶文風鼎盛之地,提起秦家探花郎,都不由的比出一個大拇指。 “爹爹!爹爹!” 見到了崇拜的父親,兩小只早就忘記了前面的糗事兒,掙扎著從乳母的懷中下地,一前一后的撲到了秦探花的懷中。 大概是這兩個團子太沉,原本歪靠在案前的秦探花就被這一大一小給撲倒在了地上。 看得林黛玉心中一驚,也忘記了儀態,提著裙子就朝這邊跑來。 卻見這位仰面朝天的夫君,只是在一愣之后,反倒是哈哈大笑著與兩個同樣呆愣住的孩子鬧到了一處。 唉…… 這個相公啊。 都多大歲數的人了,還如同一個孩子一般。 此時的林黛玉無疑是幸福的,但是再美妙的場景也不能阻止她提醒對面那三位今天還要做的正事兒。 “你們莫不是忘記了?前些日子早就商量好的,要去揚州一行了?” 聽到了林黛玉的提醒,這位秦家的探花郎卻是一手摟著一個的從地上翻了起來,難得帶著幾分嚴肅的問道:“怎么,大舅哥這就要返京了?” 聽到夫君問詢,林黛玉點了點頭:“是的,就在近幾日。” “我哥哥的交接已經完成,就連通京的大船也早就備好了。” “前些日我遞過了帖子,今兒個若無事,咱們就早早的動身吧。” 對于這件事兒秦探花還是十分的重視的。 他朝著兩個娃娃的小屁股上一拍,再也沒有吊兒郎當的模樣,也隨著林黛玉一起,回到了自家的小院之中,沐浴更衣去見這林崢在揚州的最后一面了。 原是這林崢自從調任揚州府尹之后,那是官位做的越來越大,朝中的林如海為他提供了不少的方便,同樣的,林崢也以不俗的政績為林如海增添了許多的助益。 這一老一少,都是林家的人。 對于一個家族來說,略顯單薄,但是架不住,這二位林大人那是相當的能干啊。 三任江南外放,林崢做到了從三品的江南直隸總督,現如今又因為賦稅提高,民生繁榮的履歷,被皇帝陛下直調回了京城,平任戶部侍郎一職位。 當今手下的戶部尚書,年俞七十,明眼人都知道離他致仕只剩半年多的時間了。 在這個時候林崢被調回到了京內,但凡有點明悟的人都知道,這個職位是為誰準備的。 京城上下的官員,說是不酸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他們卻也只能羨慕,嫉妒,卻半分都恨不起來。 沒辦法,林崢這都是實打實的功績。 興建水利,修筑橋梁,夯實道路,鼓勵小手工業群體的崛起。 整頓鹽鐵,更新農物,樁樁件件都做的十分的漂亮。 竟是將偌大的江南修整的是漂漂亮亮,百姓富足,經濟繁榮。 再加上他身后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官場集團。 那是得多想不開才與林家外家整個江南作對呢。 這不,被人人稱羨的林崢現在不就在打包回京的行李嗎? 一旁院內白家的女兒,林崢的妻子,也是現如今的林白氏,正掐著腰的數落他呢。 “你說,有你這么當人家爹爹的嗎?” “咱們家的長子也就罷了,滿了八歲,好歹也夠上了男女不同席的少年的標志,可是你怎么能讓次子也離了我們的眼睛呢?” “他今年剛滿六歲,若是我們都離開了揚州,誰又能細心的照顧到他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