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鄉下人忙著干活兒,哪怕是隊里的小干部和隊長都一樣兒。 秦國樹自己也不是多有文化,他就一小學畢業的,對讀書看報那些事不感興趣,每日干的最多的就是監督社員們干活兒,忙里忙外操心社員的溫飽。 一般像報紙這玩意兒,每天都有郵遞員送過來,各大生產隊辦公室都會放上一份,響應上頭與時俱進的號召。 平常那送來的報紙放在桌上十天半個月都不會有人去翻,通常就是放久成一疊,就拿去當紙張,在空白處寫寫東西什么的,用不完也能折成個裝東西的小紙筐嗑瓜子花生的時候往里頭吐殼兒,方便得很。 不管啥用途,外邊送來的報紙在農民當家的生產大隊是沒人看的。 這回還真是湊巧了。 自從前兩天上面傳來好消息,隊里幾個小干部心情也放松了許多,不用整天瞧見隊長那緊繃的黑漆漆的臉。 要是有隊長小侄女在還好些,那孩子整一軟綿綿的小可愛,嘴巴還甜,辦公室的小干部都喜歡逗她聽她說話兒,雖然她奶奶有點一言難盡。 這份來自省城第一日報的報紙都送上來兩天了,被新的報紙給壓住了,記分員隨手翻了下,準備找出昨天之前的,找幾張拿去鋪個桌面兒,用膠紙粘在掉了漆的辦公桌上好歹看著不那么寒顫。 鋪桌面可不得把報紙攤開? 省城日報很給面子,興許是宣傳點對了他們的胃口,給了個對開的版面,那么大張照片印在上面,記分員又不是眼瞎,咋會看不見? 這一看就驚了! 愣在當場好久,膠帶都掉在了地上,只見那放大的黑色標題寫著“鄉下老太的報國之心”、“三歲稚子心懷祖國:努力干,吃飽飽”、“勞動最光榮” 這是一個系列文章,共有三篇,加上照片占了整整一個版面,記分員忍著驚訝和激動,完完整整看完了新聞。 這報紙上說的就是老秦家的陳秋花老太太和秦于禮父女倆。 剛好是老青幼三個最具代表性的年齡階段,文章中寫了這是來自長山省霖縣湖下公社大槐生產隊的社員。 這三人是一家人,都姓秦,人家老太太都五六十了,也沒上過學,沒文化,但沒關系,人家有一顆報效祖國的心,一心盼著社會主義好呢! 老太太說的那番話,文章中加以修飾后也點了出來,重點表示人家沒文化年齡還大,都這么積極向上,精神覺悟高,號召廣大勞動人民跟著學一學。 三歲的漂亮娃娃是老秦家的小孫女,跟她奶她爸爸一樣,特有朝氣,還小呢,就立志要好好努力,以后能吃飽飯! 至于孩子她爹,這個才二十歲的年輕俊小伙兒,不怕苦不怕累,凡是沖到最前頭,隊里沒吩咐的事也搶著干,還有創新精神,值得嘉獎和鼓勵。 這年頭國家百廢待興,處處都需要人才,需要建設,整個社會和人民最需要啥?是雞湯!濃濃的又鮮又香的雞湯! 這一篇報道中的文章,這三個來自鄉下的一家子正好就是雞湯中的精華,看上一遍兒,就會反問自己,條件比人家好,咋能比人家還落后呢? 反省后,覺得自己得加強思想教育才行! 記分員越看越激動,他起初是看到熟面孔上了報紙感到驚訝抱著這樣的心情去看的,可是看著看著,就把自己的初衷給忘了,被灌了一口雞湯。 看完后,他抹了抹眼睛,陳老太太這么好的人他以前咋會誤會她是個貪得無厭還胡攪蠻纏的老太太? 要真是這種老太太能說得出那些話?仔細想想,陳老太太是性子霸道了些,但沒干過啥壞事,還是隊長老娘呢,要是沒陳老太太的精心教育,哪來的認真負責的隊長? 再說秦于禮秦家老三,最近表現好很多了,自從有了閨女后,惹事少了,最近干活還挺勤快的,沒什么不好的地方,再想想前兩天吃進嘴里的肉和分到家里的臘肉,要是沒秦于禮聰明又啃吃苦去挖了那土坑能白撿一野豬? 吃人嘴軟又加上文章通篇都是贊揚,跟洗腦似的,記分員還心下反思了下,說自己以前太過狹隘了,把鄉親同志想得太壞了。 老秦家的三歲娃娃那段兒記分員沒仔細看,是先看完了兩個大人的,坐在那消化了好久,才想起來。 這一看,顛覆了他的認知。 自打上面宣布給救濟糧,緊接著又解散食堂,各家自己吃自己的,這雙重好消息,隊上的社員們都在感激。 感激誰呢?感激上面來考察的三個領導,看見他們的困難給予了幫助,也感激縣里的書記同志,是個為人民服務的好官。 甚至新來的公社書記也記了人家一分好,秦國樹這個大隊長更不用說了,這段時間他忙里忙外為隊里操心,大家伙兒都看在眼里。 但是這文章里說,筆者采訪過縣委書記,書記同志告訴他,他是跟愛人去逛街碰巧遇上的老秦家的人,三歲的孩子把生產隊的現狀說得頭頭是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