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各有蹊蹺-《太白紀略》
第(1/3)頁
一夜忙碌,清理武昌內外,厭軍所到之處,教兵無不棄刃卸甲,束手投降。
各街各巷都有世族組織人手維持秩序,城池易手之夜,非但沒有亂兵侵擾的情況出現,民眾們甚至迫不及待的鳴炮放花慶祝,處處都是喜氣洋洋。
待到天明,在世族士紳的協助下,厭軍開始按部就班的收攏降兵、清繳兵械、清點戶籍、盤查牢獄等等,諸般有條不紊,甚至有余力朝城外派出兵馬,接收周邊郡縣,維持地方治況。
這一番整頓下來,只一天一夜的功夫,整個武昌城已經平平穩穩,牢牢掌握在厭軍手中,如成都血夜那般的慘烈,終究是沒有發生!
然而裴山臉上卻沒有一絲悅色。
他入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鎖官庫糧倉,可是結果令他震驚無比,教軍東犯建康,竟帶走了所有金銀,以及,糧食!
以富庶著稱的堂堂武昌城,府庫不見一錠金子,而倉廩,更已經見底了!
從降將降吏嘴里得知,在教軍占據武昌城的這區區兩個多月里,始終持續不斷搜刮控制區域的糧草匯至武昌,從官倉到大戶家的存糧,概不放過,整個江州乃至再朝南的郡縣無有幸免。
武昌城幾乎沒有存糧了,周邊郡縣的情況只能更糟,而且想借糧都沒地方借,難道朝被打成篩子的江陵江夏去借?還是指望從兩淮調配?
唯獨未受國戰波及的吳興、吳郡、會稽三吳一帶,恰恰又因為庾亮存了私心,早在去年就以北伐的名義,把鄰居家的存糧借了個七七八八!
這就意味著,直到明年夏糧收獲,從江陵到會稽,整條大江從西到東,隨時都要面臨斷糧的危險。
而武昌這里,眼下就有上百萬張嘴,嗷嗷待哺!
一旦徹底斷糧,百姓餓極了眼,什么事都干的出來!
“大掌柜,官府是沒有糧食了,卻不知百姓家里,尤其城中大戶,是否能有藏糧支應些日子。”
裴山沖下首的褚妙子問道。
從前裴山對褚妙子是以一婢女相待,喚一聲褚姑娘已算客氣,但今次入城以來,卻一直以大掌柜敬稱。
裴山很佩服這個女人,光復武昌這女人是立了大功的,臥底虎狼巢穴擔了多少風險?不見的就比疆場廝殺來的容易!
褚妙子是厭軍放在教兵肚子里的蛔蟲,如今就是厭軍在武昌的眼睛,對于武昌城的底細,沒誰比殿下的這個心腹女使更清楚。
他并沒有問向同為臥底的封二,因為他很了解封二爺,兩面三刀的封二并不擅長這些瑣碎賬目,而這個女人,卻是再精細不過的了。
安頓武昌局勢,須臾離不開這個女人。
所以在這個商議如何處理燃眉之急的會議上,除了他、周飴之、謝安、張淳、封進幾個有限的核心要人,還有褚妙子列席。
褚妙子搖著頭回道:“據我掌握,應該是極少的,流民絕無余糧可藏,而越是大戶人家,越是度日艱難。”
她頓了頓,又做了個解釋:“為何這樣說呢,我舉一個方面,裴帥便可管中窺豹了。城中餓殍遍地,除了一無所有的流民,還有被逼的家破人亡的士紳。而稍能保全性命的豪門世族中,又不乏尋我門路求活的,求不成門路,便是賣兒鬻女的也比比皆是。我處有細賬登簿,可供查驗,城內中等之家及上,鮮有空缺。他們但凡還有點家資,又何至于此呢?”
“之前靠著張渾口袋里露點糧食出來,大面上稍能維持穩定,但張渾既使了釜底抽薪的毒計,恕妾身直言,若無他方接濟,不出三日,別說下鍋的米了,武昌闔城恐怕連塊老鼠肉都再也找不見。”
“幸得早復武昌,否則張欽之那廝必然是坐視人吃人了。”封進狠狠啐了一口。
“張渾帶走糧食并不是為了人吃人,他是要遲滯我軍東進,好毒的計,城破了也能照阻不誤...但是武昌不能再亂,更不能有人吃人,”
胸中怒火難抑,裴山語氣依然平靜,沖謝安道,
“安石,煩你給邾城寫封軍函,將武昌現狀告知庾相,就說咱們這里先用軍糧湊合幾日,央他速調糧草,武昌歸根結底是他老窩,他不至于小氣。”
厭軍縱有余糧,可也只是來自黃石灘大勝中繳獲的趙軍物資,何況還分勻給了東軍和南兵,要給厭軍江北守兵留下用度,還要照顧江北難民,此番收復武昌所帶的輜重,其實也并不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贡山|
尉犁县|
广元市|
绍兴市|
淮北市|
龙门县|
姜堰市|
柯坪县|
太保市|
丰县|
林甸县|
梅州市|
霞浦县|
鹤山市|
城步|
营口市|
盐池县|
济源市|
长岭县|
宝丰县|
湖州市|
彩票|
金坛市|
镇原县|
宿迁市|
连平县|
茶陵县|
汝阳县|
盐源县|
工布江达县|
明溪县|
赣州市|
奉节县|
东乌珠穆沁旗|
石河子市|
崇义县|
万荣县|
巴中市|
永兴县|
将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