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二桃殺三士-《太白紀略》
第(1/3)頁
古人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貴人相助。
讀書、行路,以及閱人,司馬白都做到了。
他有今日成就,本事過硬,袍澤效死,極其能征善戰是主要原因,但若沒有貴人相助,只憑他自家這一伙人掙扎拼命,他恐怕未必能成為今天的司馬白。
這一路走來,細論起來,貴人只有三個半。
第一個自然是啟蒙恩師張賓,沒有張賓贈寶傳術,司馬白這條河便沒有源頭,連第一滴水也沒有。
第二個是關系糾葛不清,亦敵亦盟亦侶的石永嘉,倆人雖然不共戴天,可是若無石永嘉相助,司馬白也不可能完全解讀三皇內文,更不可能融合矩相珠胎。
再者初歸故國無依無靠之時,六哥司馬昱仗義相助,算是司馬白的半個貴人。
第三個,便是大晉當世第一名臣,王導。
從昌黎郡王到武昌郡王,從無職無權到龍驤上將軍,這一步身份上的天壤轉變,對司馬白是至關重要的,而這背后的推手就是王導。
倘若沒有王導的鼎力幫助,司馬白想要從武昌千里迢迢入京師潛伏到禁衛大營,那也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
司馬白是很感激王導這個貴人的,但做為司馬白的貴人,王導卻在懷疑自己的決策究竟是對還是錯,他不確定自己是否扶持了一個董卓出來。
誠然,如果沒有司馬白縱橫疆場力克強敵,此刻的大晉王朝或許已經覆亡了,但董卓入京之前不同樣是功勛卓著的一方豪杰嗎?
功績歸功績,惡果歸惡果,前有功而后做惡的例子,有史以來不勝凡舉!
甚至可以說,但凡能作惡為害的人,哪個不是先有赫赫之功?
沒有顯赫的功勛,又豈有作惡的本錢!
董卓尚有十八路諸侯討伐,可如今的司馬白兵強馬壯戰無不勝,誰有能力討伐他?
士族?外戚?宗室?還是天子?
遍數一通,王導不得不承認,就目前而言,當今世上,司馬白已經可以說是無人可制了。
任何人到了這種高度都不會無欲無求,即便他本人不求,他身后的勢力也會推他朝前走。
這是人性,是規律。
宦海沉浮一生,見慣人心叵測,歷經滄桑變化,防范司馬白這樣的人,是王導骨子里的本能。
今日才是司馬白班師回京的第五天,朝堂上便已然多了一張說話的嘴,這嘴已經張開了,不給個位子,人家能善罷甘休嗎?
朝廷如果要給這張嘴一個位置,便意味著早已固定的權利格局要面臨撕裂的劇痛。
而這種劇痛是很痛的,一個不慎,把誰痛死了也說不定。
太極殿,廷議從清晨一直持續到過晌,仍未有休議的跡象。
不同以往,這次廷議不但規格極高,召集范圍更是少有的極廣,說是朝會都不為過了。
老丞相王導親自坐鎮主持,在京有實職加身的二品以上軍政大員盡數列席,尚書、門下、中書三省各部曹主官全部參議。
議題只有三件,一是教軍降兵的處置方案,二是此番國戰的論功行賞和過失追究,三是兩淮及荊襄今后對趙的戰略對策。
這三件事一件比一件急,一件比一件重要,卻又互相承前銜后,一事不決,余事難定。
可這三件事不論哪一件,豈是十天半月就能定好的,更遑論三件放在一起議了。但老丞相似是有些老糊涂了,看樣子大伙今日不拿出個章程,這廷議是散不了的。
“一上午的功夫,連個眉目都沒有,實在無法與陛下交差呀,”王導輕咳了幾聲,掃了眼大殿眾人,慢悠悠道,“老夫知道大伙都餓了,但陛下正在東閣等著消息尚且還沒用膳,咱們做臣子的姑且也勤勉些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尼县|
孟州市|
东台市|
盐津县|
华池县|
唐山市|
介休市|
科技|
博乐市|
洛南县|
中卫市|
韶山市|
登封市|
繁昌县|
容城县|
股票|
高阳县|
纳雍县|
芦溪县|
大同市|
马尔康县|
崇阳县|
寻乌县|
石阡县|
客服|
临颍县|
大竹县|
东宁县|
精河县|
托克逊县|
新乡县|
高雄市|
福建省|
博客|
大庆市|
孝昌县|
藁城市|
勃利县|
包头市|
浦东新区|
永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