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心臟房或室間隔缺損是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發生率占出新生嬰兒的一千分之一,占先心病的15%到20%。 女性多見,男女比例約為一比二。 缺損直徑在5 毫米以下,在五歲之前有較大的自愈幾率,超過五歲間隔缺損還沒有愈合,就需要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七歲到十歲為最佳的手術年齡。 手術方式主要有心內科經血管的導管介入治療和心外科的手術治療。 介入法治療,針對的房室間隔缺損類型簡單,癥狀輕微,有較大的限制性。 缺損直徑大或復合多種情況的復雜房室間隔缺損,多采用外科手術來進行治療。 顧林醫生主刀的這位七歲小男孩,其室間隔缺損最大直徑為1.4厘米,還合并有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等畸形。 小男孩心臟的這種復雜情況,需要通過開胸心臟手術進行徹底的缺損和畸形修復。 早上九點八分,在縈繞整間手術室的輕音樂中,言非凡作為手術第一助手,協助顧林醫生開始了手術。 這充耳的輕柔純音樂,雖然聽著不錯,挺舒緩身心,言非凡卻是不喜歡的。 他習慣于一個純粹的手術室工作環境。 但聽著輕音樂做手術,是主刀醫生顧林的喜好,他就是手術室不可違逆的主宰,言非凡只能是忍著。 他在科室輪訓時,還經歷過更夸張的。 一位主刀醫生一邊聽著節奏激烈的搖滾歌曲,一邊做手術。 主刀醫生的手術習慣,也是多種多樣。 言非凡協助顧醫生,對氣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小男孩開胸之后,建立起體外循環。 阻斷了小男孩的心臟循環后,言非凡又協助顧醫生切開了小男孩的右心室流出道前壁,其室間隔缺損終于徹底顯露出來…… “你和周賢那家伙有多少故事?” 全神貫注觀察手術的言非凡,愣怔一下,才反應過來這突然冒出來的話,是顧醫生詢問自己的。 他看向顧林,就聽他邊做手術,邊開口繼續道:“那家伙主動申請了周一和周五的門診工作,說是離開前,多為科室做點貢獻。” “在我看來,他更像是在躲著你!” 停頓了一下,顧林抬頭看了言非凡一眼,又接著說:“聽說,他這次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與你有不小的關聯?” 言非凡否認說:“老師,那之前我還沒來心外科學習,哪有那個實力幫助周醫生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他又進一步述說道:“周醫生評職稱落選后,我因為出言不夠謹慎,與他的學生產生爭論,那是第一次與周醫生產生聯系。” “隔了一段時間,我們遇上了,把那件事說開了,也就沒事了。” “后來在一起吃過飯,我不過是激勵了他幾句而已,周醫生那臺心臟移植手術的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努力奮進的結果。” 言非凡之所以隱瞞對方的拜師之語,主要是這話,不好從他嘴中說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