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跟著沈耘回家的小丫頭自然是無比開心。 陪著沈耘逛了一圈菜市場,主動幫助沈耘拎著兩個小小的西紅柿,一路上小嘴甜的跟涂了蜜一般。 回到家中,韓母看著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拎著肉蔬的沈耘,無奈地搖搖頭。 “沈耘啊,你說你好不容易去幼兒園一次,還鬧出了這么大事情。我剛跟你爸打電話呢,結(jié)果就來了幾個老姐姐敲門。哎呦,你可瞧著吧,今晚估計大院里可就要熱鬧了。” 還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哄小丫頭從自己身上下來,沈耘嘆了口氣:“媽,你是不知道,一心才這么小,她們幼兒園就講那種戰(zhàn)爭故事。” “做什么事情都要講求方式方法,這種愛國主義教育到了三四年級再進行也不晚啊。像我們這一代,哪一個不是到了四年級才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可照樣也沒差到哪里去啊。” 越是接觸年輕一代久了,沈耘就越清楚這種教育方式所起到的作用到底如何。 為什么當(dāng)下那么多年輕一代會沒有一點立場加入到什么精倭米分的行列中,難道是他們從小接受的愛國主義教育少了嗎? 只怕并不然。 在華夏的主場,有各種各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可依舊抵不過那些簡單的精倭米分的網(wǎng)絡(luò)宣傳。 這難道要歸罪與網(wǎng)絡(luò)的開放特性么?顯然不能。 效果不行,那就要從自己為什么不具備競爭力的方面找原因。 在這方面沈耘非常理智,之前遇到的幾個思想拋錨的戰(zhàn)士,如果一味蠻干,如何能夠讓他們的思想徹底進行轉(zhuǎn)化。 韓母當(dāng)然知道沈耘那嘴皮子的厲害。 看沈耘還有繼續(xù)說下去的趨勢,趕緊接過蔬菜:“行了行了,你那一套,等著今天晚上他們找你的時候你再說吧。這會兒,給我照顧好一心,我去做菜。待會兒你爸和玉華都會回來。” 沈耘還不知道大院有這樣的傳統(tǒng)。 “媽,怎么,大院還有拉人出去批斗的傳統(tǒng)啊?” “胡扯,就是前幾個家長各自意見不統(tǒng)一,我看那個架勢,肯定會讓你出去說個清楚,所以提前給你提個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