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蘇沈舊事-《大宋清歡》
第(1/3)頁
“蘇迨?”
蘇軾的第二子?
聽到沈馥之提到“蘇迨”這個名字,姚歡一下子提起了精神。這么快,才穿越來半天,自己就開始接觸到蘇門父子的故事了?
沈馥之正起身去掩一掩窗戶,以免向晚的涼風吹到姚歡的頭,因而并未看到姚歡雙眼中突然閃過的異色。
再回身后,沈馥之緩緩道:“今歲出了正月,揚州來人報信,沈公怕是撐不到陽春。我即刻搭船南下,所幸在揚州見到了沈公最后一面。他除了將他歸隱后所寫的《夢溪筆談》的刊印本贈與我和族中其他子弟,還提到世人冤他陷害蘇學士之事。沈公是將去之人,氣息奄奄,卻淚染前襟,觀之叫人心酸。”
姚歡剛剛稍許壓下的興奮,又如林火般噌地竄了上來。
沈公,《夢溪筆談》,原來母親和姨母,竟然是沈括的族人!
緊接著,姚歡反應過來,姨母提到的,恰是千年后史家依然爭論的一樁無頭公案。
王安石熙寧變法時,當世兩大才子,蘇軾和沈括,蘇軾反對新法,而沈括支持新法。蘇軾通判杭州時,恰逢沈括由神宗皇帝安排,察訪兩浙。沈括向神宗辭行時,神宗讓他在杭州善待蘇軾。不曾想,沈括卻在與蘇軾交往唱酬之際,將蘇軾在杭州所做的詩文上呈朝廷,告發蘇軾在詩中詆毀新法,被認為是點燃“烏臺詩案”導火索的第一人。
當然,上面這些,是部分史家援引《元祐補錄》中的記載所得結論。不過,亦有史家指出,《元祐補錄》作者王铚雖然生活在南宋高宗年間,離北宋神宗年間比較接近,但他對于細節的記錄明顯有疑。
沈括察訪兩浙是在1074年,烏臺詩案發生在1079年,前后相差五年之久,怎能因為沈括曾經在杭州與蘇軾相處過,就認為蘇軾的詩是沈括獻上并加以詆毀的呢?再者,烏臺詩案是蘇軾一生中所遇到的最危急、險些喪命的政治風波,蘇軾雖總的來講是豁達瀟灑的性子,但后來提起新黨中欲至他于死地的人時,行文中依然能看出清晰的記憶和鮮明的恨意。然而,蘇軾提到過李定、舒覃這些刀筆吏,卻從未提過沈括陷害過自己。
姚歡一時之間的感慨無以言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宁县|
五指山市|
星座|
建昌县|
泸水县|
和龙市|
台南县|
嵊泗县|
濮阳市|
昌宁县|
子洲县|
邯郸县|
方城县|
通化县|
天长市|
沁水县|
五大连池市|
古田县|
涟源市|
中牟县|
分宜县|
呈贡县|
赫章县|
镇远县|
辰溪县|
东海县|
平顶山市|
壤塘县|
乐清市|
定西市|
南澳县|
怀来县|
揭东县|
阿尔山市|
大方县|
竹北市|
蚌埠市|
天峻县|
石台县|
石景山区|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