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今天上青云榜和網(wǎng)頁版左封推,感謝大家支持,繼續(xù)努力。今日雙更) —————————— 魏夫人是曾府地位最高的女眷。 她掌控著節(jié)奏,與兒媳王氏以及沈、姚娘兒倆,不算太別扭地用完午膳,方喚了貼身婢子過來,吩咐幾句,令她去辦事。 她又接過另一個婢女遞來的帕子揩了手,向沈馥之道:“今日大郎夫婦認義女,按著規(guī)矩,本是要兩家族中耆老來做個見證,但吾兩家在開封城中,這規(guī)矩只得融通融通。大郎經(jīng)了曾樞相應允,請到故王太師的愛婿,李校書格非,為兩家做個見證。” 啥? 姚歡一驚。 我又打卡到一個名人了? 李格非,不就是李清照她爹?王太師的愛婿,校書郎——那就沒錯了,王太師應是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名臣王拱辰,校書郎則是李格非被貶又回京后領(lǐng)到的職務。 對上了,和歷史完全對上了。 沈括去世,蘇軾已遠放惠州,蘇家二兒子蘇迨還留在京城,蔡京剛做尚書,曾布和章惇內(nèi)斗公開化,李格非因為得罪章惇被貶、今年又回到開封…… 姚歡猶如哼了一遍黃舒駿的《改變1995》般,捋了一番穿越以來獲得的各種信息,再次確認,自己就是來到了紹圣二年,即公元1095年。 姨母沈馥之聽到“李格非”這個名字,面上則浮現(xiàn)出欣然之色。 眾所周知,文壇有“蘇門”四學士,即蘇軾對外認可并宣傳的四大弟子,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后來,元祐年間,又有“蘇門后四學士”繼承蘇軾的文學理論與詩詞創(chuàng)作,其中,李格非位列“后四學士”之首。 沈馥之厭惡新黨,同情蘇家,自然對蘇軾的門人、并且歸屬于舊黨的李格非抱有好感。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朋友的朋友大概率也是朋友,故而,沈馥之對于曾府的火氣和戒備,因了“李格非”的出現(xiàn),又散去幾分。 她甚至覺得,這曾家也夠倒霉的,長房無嫡子,長房庶子又是個身子腦瓜都出了問題的。雖說兩次都因那曾恪之故,姚歡險些丟掉性命,但事后細忖,或許今日這一劫,也如歡兒被逼嫁一樣,是教府里府外的小人給算計了的。大面兒上,曾樞相,以及他的長子曾緹、幼子曾緯,從執(zhí)政到做人,似乎挑不出毛病來。 姚歡瞄了瞄姨母,咂摸著她的心思。 每個人識人斷事,往往都有局限性。對方某一點投對了她的路子,她便容易主動地去放大對方的優(yōu)點、忽略對方人性的復雜之處。 雖然后來在徽宗年間,因了蔡京的陰招,曾布被朝廷頒了個元祐黨籍,但曾布怎么可能真的屬于元祐黨人呢,誰不知道他當年可是王安石麾下的得力干將。 這老狐貍,確實就能立起這樣一個人設,即,他與舊黨中以君子形象出現(xiàn)的文人士大夫,好像關(guān)系都還可以。如此一來,不朋不黨的好印象,恐怕深深烙在小皇帝趙煦心里頭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