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邵清誠然欣喜,忙起身恭謝。 他不忘感激地看了蘇迨一眼。 蘇頌再是平易近人,也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允了陌生的年輕人去自己家中受教,定是蘇迨先鋪墊過了。 萍水相逢,不過于醫方藥理上歡談半日,這蘇二郎就幫了個大忙。 蘇迨,卻并無居功之意,而是又往氣氛里添幾分諧謔輕松的柴火:“靜波(邵清的字)是個好郎中,既過了府試,文章詩賦必也上佳,若再得蘇公指點,來年禮部貢院的榜單上,必有靜波的大名。賢弟又如此一表人才……” 他說到此處,轉頭看向姚歡:“姚娘子,到時候你莫只顧著賣雞腳,隨我去看榜下捉婿,可好?” 宋朝到了中后期,殿試已不會黜落中榜者,因而實際上,禮部院試已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在禮部貢院上榜的男子,前途可期。 于是每逢放榜,京中官商人家有適齡待嫁女兒或妹妹的,便遣了老練的家仆或者年長女眷,蹲守周遭,但凡發現上榜者里有年齡樣貌不錯、只看上去沒什么家世排場的男子,就圍攏去打探對方的婚配情形。真的“捉”回家去,自也是夸張了,但家奴之間為了爭著提問而沖突起來的事,亦時有發生,場面,還是,比較火爆的。 姚歡聽了蘇迨的話,想到言談舉止都頗為文雅妥帖的邵先生,高中進士,青衫飄飄地從榜下回身時,卻驀地被斜刺里殺出的家丁們、嫲嫲們拽住,青梧般挺拔的身體上長滿了各色手掌,再無奈也還是和和氣氣地回答相親天團的問題…… 她不由嘴角微抿,卻只對蘇迨會心一笑,并不接語。 她仍是時刻提醒自己,這是在宋代,她這般女子,縱然得了眼前這些前輩或平輩朋友的善意,感念即可,不好在言語上露了調笑輕浮之相。 蘇頌聞言,倒是一怔:“這位靜波小友,尚未婚配?” 邵清稟道:“家嚴家慈去得早,不及為晚輩定下親事。如今晚輩仍是孑然一身。” 心下卻更泛起自嘲之意——我也想哪,晚了一步。 蘇頌“哦”了一聲,想到一事,但終究與這后生初識,自己又不是那官媒娘子,不好貿然開口。 不過,他眼前驀地出現那位老友的模樣,方驚覺,難怪自己今日一見這后生,就覺得面熟。 這后生,在眉眼間,分明與自己那位故人,很有些相似。 “靜波,你原籍何處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