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姚歡嘗了一筷子鯉魚。北宋中后期的熟鐵鍋已相當不錯,風荷樓這樣的氣派正店,更是置辦得起幾口好鍋。他家的魚,明顯先用熱油細細地煎過,魚皮不腥氣,皮下的油脂也煎出了香味,再與豆醬、胡蔥、芋頭一起燉透,確實鮮濃。 而魚碗里頭,手工搟出韌勁的面片,飽吸了稠厚的醬汁,猶如白米飯浸潤了好咖喱,更是惹味。 姚歡一口酒,一口魚,一口面,吃得心滿意足。 李師師見她的模樣,憶起在云山小院時,她也是這般好胃口,曾家叔叔來接時,她還在吃個不停。 李師師遂也莞爾道:“你說得有理,我做東請你吃頓好的,怎地倒先掃興起來?!? 她平日里,原也是愛庖廚的,看著盤中的鯉魚道:“廚子好本事,魚皮皺成這般,竟是不破? 姚歡抿出一根細細的魚刺,擱了筷子,發了談興道:“師師娘子,煎魚是有訣竅的。第一,魚身要擦干;第二,鍋子要用老姜片先趁熱擦一遍;第三煎的時候,油溫不能高,火要擰得小一些……“ 李師師詫異:“火擰得小?怎么擰?“ 呃……姚歡自哂,不知不覺中,說的乃是后世用煤氣灶的經驗。 她補救道:“火寧可小些,費把氣力,將鍋子提得高一些,火力就小,魚皮不焦,翻身的時候便不容易破。“ “唔,有趣,待我賃好屋子,也買口好鍋,試試?!? “師師娘子去宅店務,是向朝廷租房子住的?現下公屋的行情如何?“ “今日我問來,馬行街附近的一間小屋,每月三百文,干凈倒還干凈,不過,我若要開樂坊,教授歌藝琴藝,只怕不行。“ 姚歡問:“每月三百文,不貴啊,多租兩間,地方不就大了?“ 李師師道:“是不貴,街上給人寫狀子的訟師,一份狀子還要一百文,算命的胡謅幾句,還要二三十文呢。但公屋,本就是朝廷出租給在京貧苦者容身的,如我這樣孤身女子帶個侍婢的,也只可租一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