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聯一出,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這是非常好的一聯。 而且,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有志者,事竟成”,這六字足以說明一切。 讓人情不自禁的握緊了雙拳,周身上下似乎在突然之間充滿了力量。 但是,后面“破釜沈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一句,又讓不少人一時之間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 感覺好像能夠理解,但又偏偏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一種頗有些奇怪的感覺。 唐茜小聲的問蕭雨,“蕭雨,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嗎?” 蕭雨道:“秦、楚,應該和歷史上秦、楚兩個國家有關。但具體是什么意思?我也說不上來。” “‘破釜沈舟’,這是一個典故。”梁成說道。 “是一個什么樣的典故?還請梁老板給我們說說。”唐茜說道。 其余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的人,也紛紛看向梁成,希望梁成能夠為他們解惑。 梁成笑了笑,說道:“也好,那我就給大家說一說。大家聽了之后,自然就會明白悠然老弟這句上聯是什么意思了? 這是一個關于項羽的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百姓紛紛起義。先有陳勝、吳廣,后有項羽、劉邦。 有一年,秦將章邯,引軍渡過黃河北上,圍攻趙國。 趙國危急,向各國求救。 項羽帶兵渡河援趙。 渡河之后,項羽讓士兵們飽飽的吃了一頓飯,然后每人帶了三天的干糧。 之后,項羽下令將所有的船只全部鑿穿沉入河里,再把所有做飯用的鍋全部砸爛。 這樣,大軍就沒有了退路,只能前進。 項羽破釜沉舟,斷絕了退路,不允許這一次救援失敗,只許成功。 后來,項羽的軍隊果然大敗秦軍,項羽也因此名揚天下。 項羽敢破釜沉舟,這自然需要莫大的勇氣。 或許,只有項羽才有這樣的勇氣。 史書上將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這樣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原來如此。 聽梁成這樣說了之后,包括蕭雨、唐茜在內的,之前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的人,終于完全看懂了李悠然的這句上聯。 這是用項羽破釜沉舟的典故,表達了一種非常積極的意義。 要去拼搏、去奮斗,在風雨中百折不撓勇往直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