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九十八章 屬性相克(下)-《新順1730》


    第(1/3)頁

    這也就是詹姆斯·沃爾夫的名聲響亮之所在,以及金融街保他的原因——他拒絕執行坎伯蘭公爵讓他給反對派貴族補槍的行為,是一面旗幟。

    他越紳士,坎伯蘭公爵就越屠夫殘暴;他越能取得戰功,坎伯蘭公爵就顯得越無能。

    畢竟,羅什福爾港事件發生的時候,坎伯蘭公爵正經歷人生的最低谷:在漢諾威,    被法國人打崩,摁著腦袋簽了《澤文協定》,解散漢諾威軍隊、放棄漢諾威,雖然事后英國這邊不承認,但他的名聲是臭了,短時間內不敢冒頭了。

    這也是羅什福爾港事件為什么黨爭如此激烈的原因:坎伯蘭公爵在漢諾威被法國人打崩之前,    他一直懇求議會派艦隊支援他,但議會卻命令海軍去羅什福爾港。

    不過,    在這些黨爭之前,坎伯蘭公爵還是對英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常備軍改革。比如此時駐扎在直布羅陀的第20步兵團,團長就不是買的,而是任命的,而且軍械糧草等由政府出。

    當然,買官制依舊存在,和這種任命制的常備軍并存,故而也就有了英國軍中流傳甚久的笑話【為血戰、瘟疫、流行病,干杯!】

    比如一個買不起團長的軍官,一個蘿卜一個坑,上一個團長死了,    他就可以不花錢補位。而他補位,比如他原來是營長,那么營長的坑就空出來了……以此類推,軍官們當然要為血戰、瘟疫和流行病干杯了。

    但即便只是這種有限的改革,依舊為英國參與這場戰爭打下了基礎。

    某種程度上,    算得上和大順這邊的軍改思路的戰略考慮一致:在詹金斯耳朵戰爭后,    英國的一批有識之士認識到,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戰爭,    必然是以數千人的投送規模為基礎的戰爭,并且以英國的地緣環境,大部分陸軍參與的戰爭都是在殖民地。

    是以,需要一批常備軍,一批可以投送到遠方、經過了長期訓練的、由財政和政府供養的常備軍,作為隨時可以登船去各個殖民地參與那種三五千人規模決戰的戰爭。

    而作為這場并不徹底的軍改成果之一的第20步兵團,因為之前其團長詹姆斯·沃爾夫的嚴格訓練,以及把士兵視作人渣和惡棍的練兵思路、以及人為破壞隊列應該直接槍斃的軍紀思路,使得其擁有一定的戰斗力。

    可以在被圍困了兩個月之后,依舊沒有崩潰,而是還能遵守軍官的命令。能夠在黃昏時分,從海灣方向的炮臺要塞內撤出,編隊集結,修整等待,在凌晨發動反擊。

    詹姆斯·沃爾夫擔任團長期間的練兵戰術思路,就是嚴格的紀律、齊整的隊形、雷霆一擊般的齊射。

    可以說,他的思路,    抓住了這個時代背景下、各國投送能力不足、殖民地戰爭五千人野戰決戰的正確認知。

    按照這個思路,    如果發生在殖民地戰爭中,    野戰對壘,其戰術體系,絕對可以一波把同等數量的法軍打崩。

    因為法軍的戰術體系,圍繞的還是大陸軍體系,是以普魯士、奧地利為假想敵的、數萬人野戰的思路。

    簡言之:炮兵轟、步兵抗、騎兵沖。法國此時仍舊擁有西歐最優秀的正規騎兵。

    所以這種三五千人規模的、殖民地特色的、需要步兵扛大梁且主動進攻、而騎兵稀缺的戰斗,法國人輸,一點不冤。

    只不過,對于此時駐扎在直布羅陀的英國第20步兵團來說,他們遭遇了一種完全不對稱的戰術。

    大順這邊的軍改思路,或者說琢磨著跨大洋投送的精銳,從來不是琢磨著去打野戰的。

    印度那是靠步兵和騎兵推的,距離優勢、錫蘭優勢,可以拉大軍過去。

    登陸英國,或者摻和歐洲野戰,從未想過。

    加勒比或者北美、南美,海軍拿到制海權才能去,否則壓根也去不了。既拿到了制海權,法國又不是沒步兵,大順這邊仍舊是以攻城圍城為特化訓練的,壓根不想著打野戰。

    加勒比是跳島蹦蹦跶跶的海軍封鎖、工兵圍城;北美是森林襲擾,散兵優勢,海軍封鎖,直插海港,還是攻城;南美是地廣人稀,野戰別想,全靠據點支撐。

    是以,這場戰斗,即便英軍可以集結起來、展現出他們的組織度,但實際上劣勢依舊極大。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南县| 顺义区| 阿克陶县| 成安县| 和静县| 电白县| 宾阳县| 波密县| 肇庆市| 福建省| 香河县| 隆子县| 广河县| 武功县| 图木舒克市| 加查县| 雷山县| 修文县| 海晏县| 江华| 灌云县| 香格里拉县| 尚志市| 沙洋县| 曲麻莱县| 镇沅| 卢湾区| 阿鲁科尔沁旗| 南召县| 滨州市| 五大连池市| 东安县| 孟州市| 虎林市| 萝北县| 哈巴河县| 称多县| 济阳县| 太仆寺旗| 普定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