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 死與復仇(三)-《新順1730》
第(1/3)頁
就像是他選擇向大順的圍城工事反動反擊,是為了臨死之前拉他憎恨的中國人中的大官下水一樣。因為哪怕大順這邊選擇不計死亡強攻,那也不會影響到統帥和戰略決策者,誰強攻直布羅陀都得準備死個七八千人,很正常。唯獨反擊得手,才會不正常、被攻訐、在朝堂被攻擊,才有有人陪葬。
現在的局面已經無可挽回, 不論是被俘、釋放、自殺,還是戰死,結局都是一樣的。
他是堅定的正統輝格黨支持者,并不是那群“愛國者黨”們的黨徒,而是堅定支持波沃爾那一派的人。
正統輝格黨、托利黨、宮廷黨、鄉村黨、愛國者黨、西印度商會、東印度商會、國內土地貴族……他們有時候交叉的、有時候互相勾連的、但有時候也是涇渭分明且嚴重分化的。
威廉·皮特的“全球殖民戰略”是正確的嗎?
以后世的視角來看,應該說,是威廉·皮特, 奠定了英國150的天子氣運, 真正的日不落奠基者。
整體來說, 丟了北美,得了印度,對英國來說,北美是個包袱,丟了好;而印度可以提供廉價的原材料、以及英國急缺的低端原材料生產勞動力。
七年戰爭的巨額債務,以及國內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資本的劫奪制,促成了北美分離。
應該說,也算是清理一下負面資產。
但現在嘛……很難說。
站在后世的視角,或者有先知的話,可以知道印度的價值。
不過現在,印度的價值體現在哪?
況且還丟了。
托利黨反對威廉·皮特, 是因為維系戰爭的土地稅和消費稅。
輝格黨反對威廉·皮特,是因為皮特把戰爭打的太大的,而且完全沒有見好就收。
包括歷史上七年戰爭結束, “愛國者黨”認為《巴黎條約》就是個賣國條約, 是“不敗而敗”、是“給了法國一個無比優厚的待遇, 是對本國人民的犯罪”。
但對那些保守的戰略家而言, 則認為《巴黎條約》是完美的結局,不能把法國逼得太狠,因為把法國逼得太狠,那就不是“停戰”,而是一場由舒瓦瑟爾公爵主導下的法蘭西復仇戰爭,將會是一場“十年的休戰”。
現在的現實,則是遠在大洋彼岸的大順,也派艦隊來摻和了這場戰爭,這就使得威廉·皮特身上背了一個巨大的黑鍋。
孟加拉關稅戰爭爆發的時候,威廉·皮特興高采烈,認為這是偉大的全球戰略的一部分。
那時候,整個英國剛經歷了梅諾卡島的慘敗,新內閣組建,急需證明新內閣的比起上一任內閣強百倍。
印度的勝利、路易斯堡的勝利、腓特烈連續打出來兩場史詩級的戰術勝利證明了雇傭普魯士打手的每年300萬兩白銀沒白花。
這種情況下,孟加拉關稅戰爭的勝利,就是內閣的功勞。
那么,大順為什么要忽然參戰?
理由是什么?
真正的理由,是大順的小農經濟關系到封建統治的王朝穩定,大順否則了拓展內部市場的可能,松蘇爆發的工業革命,急需一個市場和大量的貴金屬。
而印度和大順之間的手工業商品沖突, 使得大順的工業資本急需找一個和大順商品不沖突的市場;大順的商業資本,眼紅于專營壟斷貿易下的東印度公司的巨額利潤。
這是真正的原因。
但表面的原因,是什么?
或者說,聽起來最合理的、合此時根本不懂資本和國富理論的“理”的原因,是什么呢?
顯然,是“我們在印度咄咄逼人的野心,驚動了東方的帝國,讓他們對自己的邊疆安全產生了極大的不安,并擔心我們以印度為跳板,將孟加拉的故事復刻到他們的身上”。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长汀县|
安徽省|
来安县|
榆社县|
岐山县|
清流县|
平乐县|
云南省|
大港区|
甘南县|
北海市|
靖西县|
台南市|
闻喜县|
霸州市|
泉州市|
尉氏县|
苍梧县|
政和县|
睢宁县|
湖口县|
崇阳县|
郓城县|
芜湖市|
石家庄市|
前郭尔|
基隆市|
阿勒泰市|
黔南|
雅安市|
广宁县|
顺昌县|
亚东县|
沙坪坝区|
讷河市|
资源县|
河北区|
大丰市|
页游|
宜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