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是不是累贅,這取決于法國是否被從加拿大趕走。 拿后世的歷史來套,說北美脫離了英國,依舊可以和整個歐洲貿易云云…… 那就純粹是刻舟求劍。 那是法國已經被從加拿大趕走、之后法國革意識形態相近、再之后拿破侖帶著整個歐洲大陸和英國作戰……那是北美反英,反出來的統戰價值。法國人為了惠美,惠的國王腦袋都沒了,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 那時候,初生的美國的貨,自然是可以進入法國市場的。 而現在……法國還在加拿大、五大湖、俄亥俄,法國那嚴苛的貿易保護政策,連大順的貨想要進法國市場都進不去,法國人信奉的科爾貝爾主義和本國產業保護政策,再加上法國在加拿大還沒被趕走,你北美十三州何德何能能把貨賣到法國去? 更不要說,伴隨著西班牙的卡洛斯三世上臺,一些列的開明君主制改革,哈瓦那煙草公司的創建、猶太赦免、宗教寬容、打擊耶穌會等等一系列舉措。法國自己的糖蜜都賣不出去、西班牙還有煙草,你北美要不是反英反出來統戰價值,憑啥要買你的貨? 而不買貨,北美倒是還能湊活著過,在大順能容納一億人的土地耕地,容納200萬人,不可能說就民不聊生了。 但北美賣不出去貨,大順這邊想要在北美換銀子的貿易,可就完犢子了。 美利堅十三州國,在西部和北部,與法國發生了武裝沖突,為了奪取土地和毛皮貿易,是一回事。直接斷貿易、加關稅。 英屬十三州殖民地,的一小撮匪徒,在西部和北部侵襲了法國,占地墾耕,那又是另一回事。可以英法磋商,一起鎮壓這些“暴徒”,兩邊貿易繼續。 正如李欗所說的那樣,英國向五大湖、俄亥俄、圣勞倫斯河地區的作戰、投入了大幾千兵力的目的,和北美那些州政府的民兵的目的是不同的。 英國是為了人參貂皮貿易。不是說十三州不值錢,而是只有人參貂皮貿易,才有可能被壟斷專營、嚴格控制,別的玩意兒是控制不住的,因為英國已經試過了,糖蜜法根本收不上稅。 而那些民兵是為了土地投機,墾耕、田畝。 十三州再富,和英國政府也沒關系,因為收不上來稅、反而還要補貼的地方,對政府來說是賠本的。 就像是大順這邊一直有放棄西域駐軍、放棄西域移民的說法,因為花錢而一毛錢收不到。 不要說北美有包米、大米、小麥,這些都是國家的根基云云……英國的統治階級還有強大的地主階級,《谷物法》盯的死死的:你把北美的糧食運進來,你讓我們地主怎么活?糧價低了,谷賤傷農懂不懂? 人參貂皮是容易壟斷的,王家專營的貿易站、和印第安人的交易要經過河流運輸可以設置鈔關,這是能拿到手的錢。 如果英國真要把北美扔出去,對大順是相當不利的。 扔出去,意味著歐洲美洲肯定還要打仗。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么掙錢? 打仗的時候,消費市場是下降的。這不是一戰二戰的時候,那時候的運輸能力,戰爭打起來可以賣糧食賣肉賣武器賣鋼鐵。現在大順能賣的,都是些消費品,打仗會嚴重影響大順的貿易利潤、嚴重影響大順腦子過熱引發的投資基建狂潮。大基建和工業化初期,一旦資金斷裂市場蕭條資本不足,是要出大事的。 大順是要一個穩定的、至少也得穩定個二三十年的歐美,而不是亂成一鍋粥的歐美。 因為,大順要弄死印度的手工業、徹底瓦解印度的手工業生產能力,至少也得個一二十年,在此期間大順能在印度賣的貨是肯定不如“物價革命傳導”的第一站歐洲和美洲的。 要瓦解印度的手工業和工業生產能力,需要時間,不是說隨便出個政策,刷的一下印度的舊經濟基礎就瓦解了——大順能頂著82%的關稅往歐洲賣布,印度也能,印度的生產能力只比大順手工業略低。 現在制約大順工業發展的,不是技術、不是資本,而是市場。 大順短時間內,不可能徹底放開鈔關、真的搞全國統一大市場的。 還是那句話: 殖民者和鴉片戰爭(刨除掉鴉片問題的剩余貿易),影響的民族資本的發展,把民族資本扼殺。 但是,對于小農、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來說,西方資本家,和松蘇資本家,同樣都是在瓦解他們的生存基礎,無甚區別,甚至后者更勐,因為省了跨越大半個地球的運費。 大順這點新興力量,別看在歐美嗚嗚喳喳,又是逼得英法出棉布禁止令、又是逼得法國漆匠聯合會逼著加關稅、又是引爆了北美獨立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但在大順,吊毛不是,根本還不具備鎮壓鋪天蓋地的農民起義的能力。 所以大順急需在瓦解印度的工業能力之前,擁有一個和平的廣闊市場。 而歐美的幾個火藥桶,無非是奧屬尼德蘭也就是比利時、漢諾威、東普魯士、波蘭、西里西亞、以及北美。 歐洲大陸的問題,都好解決,不敢說多,二三十年和平是有把握的。 所以大順必須要拿出足夠的力量,確保北美的勢力均衡。 均衡,不是永久的和平,只是擴軍備戰的間戰期。大順某些人,希望將來還打,而且還要打個大的;但又希望二三十年內不要打,要和平。 大順新學的激進派,或者叫帝國主義派,比如李欗等人,他們不希望打成“口岸對口岸”貿易。 他們希望寧可朝廷多花點錢、多出點軍費、多打兩年,也要達成“荷蘭做歐羅巴總商埠口岸”的效果。 這里面的事情很復雜。 但舉個這些復雜問題中最簡單的一個例子。 比如茶葉。 如果口岸對口岸貿易,英國收了關稅來北美賣茶葉,遲早還要爆發十三州和英國的沖突。 到時候,茶葉就會作為一種象征。 一種“支持英國統治”的象征。 原本的歷史上,發生過太多類似的事件。 焦油和羽毛,給商人勐灌茶葉水灌到吐也好;所謂義和團不用外國貨也好……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玩意兒,誰也不比誰高貴。 北美也喊出過“寧可不穿衣、不用英國布”的口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