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五章 最后的鬧劇(廿一)-《新順1730》
第(2/3)頁
同樣的小農經濟男耕女織,面臨工業化的沖擊,你家100畝地,和你家10畝地,面臨的沖擊能是一樣的嗎?
所以,想方設法遷民,本身沒啥問題。甚至于只要能快速遷民,你要有本事借著海外的幾十億畝土地,在內部搞圈地運動的玩法,只要你壓得住、你有本事把兩億多人口快速逼到海外去種地,那也沒啥問題,只要你有本事壓得住。
因為,工商業確實可以容納幾億人口。
但是,這需要一個漫長的個過程,而不是說“腦子一動、思想一開放,或者是啪的一下點一個按鈕、簽一個法令,刷的一下,工商業就能容納兩億多人口”了。
可以預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商業即便發展,農民問題依舊是大順的首要問題。
況且說,遷徙出去的人口,人均資源人均土地占有量提升,本身也是在放大市場、做大市場。
而基本上,大順的先發地區,已經可以確定能吃下勢力范圍內的全部產業,暫時也不會有競爭。這又可以容納更多的工商業人口。
總的來說,李欗的思路,基本上是可行的。
以他說的“消滅印度的制糖業”為例。
真要是搞成了。
南洋每年需要增加大約十幾萬的制糖、砍甘蔗的勞動力。
東北地區又可以增加十幾萬種植黃豆、榨油、壓豆餅、運輸的勞動力。
這幾十萬人,又需要吃飯、穿衣服、最基本的消費等等。
又可以帶動蘇、魯地區的烤煙業、肥皂制造業、紡織業、造船業、冶鐵業等等,容納更多的工商業人口。
同時,因為大豆種植此時所必須的高粱——大豆——高粱的輪作模式,又即可極大地緩解糧食危機、穩定糧價、同時反過來促進沿海地區的糧食價格進一步下降,為工商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也為方便運輸地區的傳統租佃制瓦解打好基礎:
地主收實物租,收那斗,那就谷賤傷地主。有本事就搞出來大順的《谷物法》,直接引爆先發地區的戰爭,資產階級、市民、工人、東北南洋以及大量在此得利的軍功貴族等種植業主、農業雇工等聯合起來,向傳統地主宣戰,要求禁止阻礙糧食降價——大順的新興貴族,收入來源不是租子,他們的屁股決定了腦袋,谷賤傷農和他們沒關系,甚至他們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谷賤”的原因。
不收實物租,收貨幣租,那就多收了斗,結果【有的向田主退租,準備做一個干干凈凈的窮光蛋;有的熘之大吉,悄悄地爬上開往上海的四等車】。
當然,這里的【上海】是個代稱。在大順現有的條件下,這包括闖關東、下南洋、渡扶桑、也包括去威海造船、去楓林灣砍樹、去金山蓋房子、去松蘇做工、去煤礦挖煤等等。
要注意的便是,扶桑西海岸。
有樹、有煤、有鐵、有適合種棉花的金山谷地、有適合曬鹽的地中海氣候,以及遙遠大洋的阻隔,以及劉玉支持那邊工商業發展而不是作為傾銷殖民地的政策,使得那里是可以自循環、和圍繞大西洋以及阿拉巴契亞山以東循環的。
而南洋、南大洋、東北等地,是和扶桑不同的——種黃豆的地方,種不了棉花;種棉花的地方,缺乏鐵器工具;制造鐵器工具的地方,又缺乏糖棉布等輕工業品。
是以,往扶桑運十個人,那就是解決了十個人的問題。
而在核心區周邊,遷十個人,實際上在整體經濟循環內,可能會改變二十個人的命運。
簡單來說,從一開始的政策制定,新益州、楓林灣、金山等地的“離心”,其實就已經不可避免。因為劉玉從一開始就在鼓勵和刺激那邊的工商業發展,在依靠那邊的工商業,來吸人。
靠小農自發遷徙,跨越15000公里的太平洋航線,那純粹是扯王八犢子的幻想。
故而從一開始,劉玉的政策,就是鼓勵扶桑移民區,參與美洲貿易循環。
而黑龍江流域、南洋等地,伴隨著經濟聯系的加深、以及漢人數量激增,則是要視作基本盤的。
從這一點來看,在這些地區,搞資本主義性質的農業,也是有利的。
這也有助于增加向心力,伴隨著經濟上的緊密聯系,在經濟循環上成為一個完整體系,誰也離不開誰。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呈贡县|
福建省|
淮安市|
沅陵县|
山丹县|
赞皇县|
高青县|
郸城县|
天津市|
永年县|
上犹县|
福清市|
宝应县|
衡南县|
廉江市|
阳新县|
高安市|
吉林省|
白银市|
旅游|
蛟河市|
阿拉尔市|
酒泉市|
团风县|
承德县|
梓潼县|
辽源市|
邵阳市|
黔西|
永顺县|
曲周县|
徐州市|
佛坪县|
平潭县|
咸宁市|
铜梁县|
阜城县|
金坛市|
永春县|
商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