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1133章 意料之外的獎項 方既明不覺得方大集團要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地方,但中國人不是這么想的,特別是剛剛有點錢的中國人。 在國內很多百姓看來,ibm是世界五百強企業,方大集團也勉強躋身世界五百強,那么是不是說明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了呢? 這其實是反應了國人的一個信心,要重塑信心的標桿,而方大集團恰好充當了這樣的標桿。 陳大磊看得很透徹,只要是并購成功了,那么方大集團等于做了一次超大的廣告,能讓無數“愛國”消費者買賬。事實上陳大磊最清楚不過了,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是所有股東全票反對的,原因是這個風險太大了。但陳大磊認為他和管理層對業務認識的非常的深刻,就算真的出現了大的問題,不至于這個公司垮下來,不至于出現滅頂之災。 其實,陳大磊也覺得有點不對勁。 因為ibm在這個過程中太過主動了,在方大集團有了國際化的想法以后,ibm的一個高級副總裁主動來和陳大磊他們聯系。這個ibm的高管在三年前就聯系過陳大磊,那時候方大集團正在思考著要走多元化戰略,就沒有予以考慮。但這次,陳大磊是認真分析了ibm為什么要出售pc業務。 其實,這會方大集團已經陷入兩難境地了,因為方大集團的電腦業務在黛兒、慧譜等的強力競爭下,已經出現了業務下滑,所以,陳大磊急需提振市場信心。但收購ibm拿什么收購?是拿股票收購,但方大集團的業務下滑,股價降低,買ibm的代價就要成倍的增長。你說,陳大磊能不心里面著急嗎?畢竟一個公司的業務上不來,股價就下去,這是必然的。 國際化戰略,是陳大磊親自制定的。即便方大集團對外宣稱,這是梁欽源提出來的,但明眼人都知道,梁欽源一個提線傀儡,沒有陳大磊的授意哪里會說這等話? 其實陳大磊想得很天真,ibm有thinkpad這樣一個在全世界叫得響的牌子,而ibm制造電腦的成本太高。 陳大磊調查過,ibm個人電腦的毛利大概24%以上,而方大的個人電腦業務毛利15%,但是方大賺錢,ibm的個人電腦業務部分賠錢。 畢竟ibm有部門的總部攤消費,是按營業額攤消的,營業額還是相對比較高的,但是利潤相對還是很低的,這個對他們攤消上去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 另外就是高投入,高產出。陳大磊是不需要研發的,所以變成了低投入,高產出。想法很美好,但現實……咳咳咳。 談判的時候,ibm始終還是堅持認為要保持一個高形象,不同意把這個壓縮成本作為一個重要的戰術和措施。但陳大磊認為制造業說得難聽一點就是毛巾擰水的行業,就是這個成本要一滴一滴的擰出來,還不是一個大桶水的行業,制造業指導思想不管是多么寬裕的制造業,成本一定要予以注意的。 陳大磊認為,并購了ibm的pc業務之后,很多方面都可以出現大量的優勢互補,比如說像采購合并以后成本會大幅度降低等等。新的業務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因為ibm在全球做的主要都是關系型客戶,突出賺錢的是筆記本,臺式機本身是不賺錢的,是賠錢的。ibm用臺式機主要是做服務的配合在一塊的,而方大的臺式機是強項,所以互補以后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