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院士評比,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 諾獎評比,最近的成就或最近才顯示出重大意義的老成果,但死者的生前成果不予考慮。 發現其中的奧妙了嗎。 院士要做出的貢獻,必須是有創造性的有系統的,而且必須是重大貢獻。 而諾獎評比,一定是有創造性重大貢獻,但不一定是有系統的。 區別在哪兒? 體系。 如果你的研究,并不足以成為體系,不足以帶領一大批后進共同研究,開創一個繁盛的科學小門類。 那么,你進入一個由體系構成的地方干嘛? 還有一個暗中的潛規則。 那就是,你的發明要是全世界都能用,那你拿了全世界的好處,獲得了全世界的尊敬,為什么還要國家來出錢給你進行進一步研究? 如果你的研究被牢牢控制在國家手里,世界上為什么會給你好處和尊敬? 說起來貌似關乎政治,其實和政治關系不大,它就是一條規則。 從幾年前這位醫學家的研究獲得諾獎開始,她所在的醫學院就開始在網絡上瘋狂造勢,要讓她進入華科院。 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表彰她,而是為了學院在國內的排名和撥款。 當然了,結果事與愿違,這個醫學院的名次沒有上漲,而是在下跌。 學閥在有些人眼中是腐朽的,但是在有些人眼中,是有戰斗力的。 如果踐踏規則,還想要兩頭撈。 是不科學的。 諾獎為什么不給發明雜交水稻的袁院士發獎呢?道理是一樣的。 從利益的角度講,學閥目前代表著國家的利益。 至少現階段,是這樣的。 當然了,這不是說科學就沒有交流。 這位醫學家獲得諾獎是交流的一種形式,而袁院士同時獲得華國米國院士稱號,自然也是一種科學交互的形式。 陸晨:“也就是說,我們這家新企業,要進入塢城互聯網科技大會,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是官方出面給我們要一個名額。” “要么是從學院派內部走通,讓大會官方來邀請我們?或者是學院派內部出生的大科技企業巨頭發話,讓官方邀請我們?” 王儒點頭:“是這樣沒錯,建議老板你和西南理工聯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恢復學籍。” 一直沒說話的南木開口了:“基本沒有可能,西南理工絕對不會愿意的。” 陸晨:“他愿不愿意,我都不愿意。” 陸晨:“好的,散會,事情我明白了,我自己處理。” 眾人起身,摸不著頭腦。 一個塢城互聯網科技大會,有這么重要么? 他們哪兒知道大禮包次數的事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