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前進一號-《超維科技紀元》
第(1/3)頁
海峽航天基地。
幾乎每天都有十幾枚運載火箭進入外太空,但是對于近地軌道的運輸量,仍然是杯水車薪。
化學能運載火箭的上限太低了,特別是在藍星這種大氣濃厚、引力相對較強的星球上,化學能運載火箭更是被卡死了上限。
米國在公元1962年公布了一款非常激進的火箭設計,并將其命名為“海龍”(seadragon)的火箭。
這個龐然大物有150米長、直徑達23米,迄今為止人類造過的最大火箭土星五號,和其比都相形見絀。
海龍的運力更達到了驚人的566公里藍星近地軌道單次550噸,大約為土星五號的四倍。
起飛重量約為18000噸的海龍火箭,到今天為止仍是有完整設計論證的化學能運載火箭中,質量和運力最大的。
問題這個燃料載荷比高達32.7,雞肋到了極點,加上那可怕的造價。
用長五—d不香嗎可以重復利用的長五—d,成本比海龍低了幾百倍,大不了多發射幾次,都可以湊夠550噸的運載量。
因此在發展大噸位化學能運載火箭方面,科學委員會顯得興趣乏乏,主要是這路線在藍星使用,會吃力不討好。
別看光明會在月球搞出了土星八號這種巨無霸,問題是月球和藍星環境不一樣。
現在科學委員會也是非常頭疼。
長五—d有效載荷一般般;而大噸位化學能運載火箭又性價比超低;核動力運載火箭不能在大氣層內部使用;質量投射器暫時沒有超長真空軌道;太空電梯也是材料沒辦法。
從長遠來看,新人類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傾向于外太空自給自足,但短期內藍星依舊是最重要的工業中心。
比如核聚變反應爐、生物計算機、精密儀器、農產品和食物,這些東西嚴重依賴于藍星,這不是短時間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除非新人類不做人了,和神羅聯邦殘部一樣全體機械化;或者像蜥蜴人一樣,體表覆蓋一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
不然需要吃喝拉撒的人上外太空,單單是食品的方面就不在少數。
根據服務委員會的統計數據,目前在外太空長期生活(超過一個月)的新人類一共有1248人,流動性太空人在500~800人之間。
這個數字正在不斷的刷新之中,預計到新紀元2年一月份,外太空常住人口可能突破3000人。
太空人每天需要消耗相當多的食物,隨著時間推移,需要消耗的食品將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問題,關系到新人類殖民外太空的進度。
……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囊谦县|
同德县|
手游|
囊谦县|
佳木斯市|
泊头市|
鄢陵县|
高陵县|
金塔县|
延庆县|
龙游县|
甘孜县|
卓资县|
方山县|
方山县|
桃园市|
清原|
山丹县|
从江县|
仁布县|
镇坪县|
麻栗坡县|
麻栗坡县|
金昌市|
永平县|
汝城县|
克什克腾旗|
石柱|
韶山市|
长子县|
图木舒克市|
长子县|
佛坪县|
宜春市|
措美县|
繁峙县|
乐陵市|
姚安县|
潜江市|
琼中|
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