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發突然,住宿的學生們都滯留在學校。他們里一部分人家在鼓山本地,更多的卻是外鄉來的學子,此時聽從學校安排,都留在寢室里,各自張皇著不知所措,好在是多是乖馴的學生,沒有鬧出亂子。也有不聽話的,在各樓層躥,呼呼喝喝。 邊寧同門衛的老同志商量,“我去和同學們說話,也麻煩您去食堂看看,不管怎么樣,飯還是要吃的。您在學校時間久,教職工都認識您,這些事情還得您去打聽。” 老同志神色勉強,“我說話恐怕不管用的。” “我們實話實話,請大家一定團結起來,這不是耍脾氣的時候,這時候誰再耍威風,使性子,那就是我們的敵人。要檢查好食堂的糧食儲備,這些就是我們一中的救命糧食了。要是您的話不管用,請等我來和他們說。” 鼓山變天了,這是陳述句。 古人講究天人感應,天有異象,人間自有響應,現代又講人地和諧,都人類適應并改造環境的信念。 如今是天要亡人,人不自救,必有災殃。 鼓山常住人口四十萬,流動人口大致在九萬,算一算就是五十萬張吃飯的嘴,這么多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糧食。以本地主食稻米為例,不論男女老少,平均一日三餐,每餐配額二兩,那就是每天一百五十噸。 除了流動的商品糧之外,聯邦規定的儲備糧足夠鼓山人食用四個月,在四個月里,要烏派的同志們要樹立起威信,并解決糧食問題,還是相當艱巨的。 鼓山必然要獨立,短期內不能接受外來援助,哪怕餓死人了,都不準有一粒糧食度過秘境壁壘。所以說,糧食問題,是首先要解決的。 邊寧這次來就是要統籌學校的儲備糧,和他同時的,烏派的同志們這時候已經前往居民區發動群眾,他們頭一個就要占領糧食儲備倉,想必屆時會和公司狗們有一場亂戰。 邊寧要去男生宿舍,又囑咐陶子成去女生宿舍等待,倒是不期望她能將女同學們號召起來。只等他把男同學們都說服了,大家一起去禮堂開個會。 剛進門久看到幾個不學好的小子在走廊擺龍門陣,聊天下棋吃泡面的都有,邊寧遠遠地招呼了一聲,這些男生轉過頭看他。 “城里出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嗎?”邊寧不認識這幾位,似乎是高三的學生,不過在他眼里,都很青澀。 “你是?” “我是二年級三班的邊寧,你們呢,都是三年級的同學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