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教授點點頭,然后示意李軒去座位上。李軒坐下之后,再一次拿出自己的筆記本,然后利用自己超強的記憶力開始記錄起來。 同樣,這一次,李軒又把孫教授的這此講座記了百分之八十,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都是李軒已經知道的知識,就連這拜分之八十的筆記里面大部分也是李軒知道的,但李軒卻記下來,是因為每個人對歷史的解讀都有不同,哪怕是同樣的歷史,在李軒和孫教授的理解來看還是有些區別的,李軒所記下的就是孫教授認為的歷史和考古。 但李軒也比較不自在,因為正當他認真聽講的時候,他身邊總會有女孩子不停的說道:“好帥啊,沒想到我們考古系還會有這么帥的人來報考啊。”另一個女生也說道:“是啊是啊,這次真是意外收獲的,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呢?” 而周圍的男士們則是一個個對李軒羨慕嫉妒恨。而李軒則是心里苦笑,沒辦法,考古系不像中文系那么講究門面。所以這個專業的研究生們不僅少,而且長的大部分都很普通。而且現在還算是好的呢,要知道,后面可是會有田野考古的,那風吹日曬的環境,絕對是對考古專業的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當孫教授講座完畢之后,就開始跟中文系的鄭教授一樣,檢查每一個研究生的筆記和心得。這一次,孫教授先是來到了李軒這里。 李軒把筆記交給孫教授之后,孫教授也是越看越驚訝,他對著李軒問道:“小軒,我發現你的筆記里面不僅非常的全面,而且里面還有一些比較淺顯的歷史,你記這些有什么理由嗎?” 李軒則是回答道:“教授,每一個人對歷史的理解都有不同,教授您講的知識都非常的吸引人,但這也是教授您自己心中的理解,然后無私的拿出來與我們分享,但我們學生心里可能會有另一種對歷史的理解,我記下教授您的講解,之后再與我心中的歷史進行比較和研究,這樣才是我們當研究生應該做的。雖然這只是其中一點,但卻很重要。” 孫教授一聽李軒的話后立刻就笑了,然后拍了拍李軒的肩膀說道:“好,果然不愧是楊老推薦的研究生,非常不錯,你剛才說的非常好,希望你繼續保持著這一顆對歷史和考古的研究之心。” 李軒則是點點頭說:“知道了教授,我不會讓您失望的。” 孫教授轉而對著剩余的研究生說道:“你們大家今后都要向李軒學習,不是讓你們學李軒對歷史的感悟,而是學他對待歷史和考古的方式和心得。” 所有人聽到孫教授的話后立刻就說道:“知道了教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