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21章 割稻-《一世富貴》


    第(1/3)頁

    平靜的日子如同小河的流水,在不經(jīng)意間嘩啦啦地就流向了遠方。

    半年多的時間,白糖鋪子給徐家掙來了數(shù)萬貫的凈利潤,再加白沙鎮(zhèn)上的酒樓酒鋪,還有徐平田莊里的收入,徐家已是身家十萬貫以上的大員外了。

    自從經(jīng)歷了上次的陳茶風波,徐正的心氣一下消磨了不少,不再一心想著掙更多的錢,而開始追求享受了。五月朝廷有旨意,今年又權停貢舉,到了六月徐正便在外城的永豐坊買了一座二畝多地的宅子,安下家來。內(nèi)城當然更加繁華熱鬧,但也是寸土寸金,同樣的價錢,能夠買到座獨門小院也就不錯了。新家屬于新城城西廂,好壞也是在羅城里面,而且離汴河商業(yè)區(qū)不遠,與開封府也只隔著三五里路,又方便治安又好,也是很不錯的地方。張三娘說了,這就是兩年后徐平和林素娘成親的新房,還特意請了林文思一家去看。

    石延年已經(jīng)到了濟州金鄉(xiāng)縣任知縣,給徐平帶了兩次信來,說了自己任職的情況,看起來很不錯。到了京東,以他的話說,是到了圣人之門,也結(jié)識了不少新朋友,邀請徐平有空可以到那里游歷。而且上次在金明池邊認識的石介,雖然在東京兩人無緣結(jié)識,到了京東卻多有交流,相見甚歡。

    徐平自然不知道,自石延年到了濟州,一群下層知識分子在幾年間迅速聚集起來,成為了讓道學先生痛心疾首的“東州逸黨”。更加不知道那個在金明池邊沒說幾句話的年輕人石介,后來成為“泰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開兩宋道學源流的先聲。這個時代是北方儒學最后的輝煌,自“徂徠先生”石介起,關學洛學相繼興起,石介所提出的“理”“氣”“道統(tǒng)”成為宋儒的一大分支,對后世影響深遠,他所創(chuàng)立的“徂徠書院”也成為宋朝四大書院之一。

    說到底徐平在這個時代只是個半吊子的讀書人,讀書功利性極其明確,就是為了要考科舉,中進士,搏個出身活得舒服些。什么儒學道學,徐平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在后世已經(jīng)被淘汰的東西,又何必去深究。

    這開封城外方圓十幾里的莊園,才是徐平用心的地方。種幾萬畝地,產(chǎn)上千百萬斤糧,才是徐平在這個時代的氣魄。

    到了七月底八月初,水壩邊的五百畝水稻漸漸成熟了,金燦燦地一片。這片水稻哄動了中牟一縣,自在田里水稻開始抽穗起,就有人從各地絡繹不絕地前來觀看,每個人都在等著水稻收獲的那一天,打著自己心里的算盤。

    就是官府方面,不只是中牟縣,就連開封府和周圍的幾個縣也都派人來看過,都等著徐平這片水稻成功了就在各縣推廣。開封府天子腳下,出了政績最容易被朝中大員看見,做得好了就一步登天。增加戶口,收更多的錢糧,是這個時代官員考核最重要的兩個方面,民以食為天,水稻種植的成功每個主官都清楚意味著什么。

    倒是中牟的知縣徐平從來沒有見過,都是主簿郭咨忙里忙外。后來才知道,這位知縣是罕見的以恩蔭入仕的官員,只等做過這一任就退休,萬事都不管,引起很多人的不滿。恩蔭入仕做到知縣不少見,但做到開封府的知縣就鳳毛麟角了。要知道開封府轄下的很多知縣都是在外州做過通判的,這一任之后再外放就是大州知州,進入中級官員行列了。

    八月二十,徐家莊正式開鐮收水稻的日子。之所以選在今天,是因為八月十七皇上帶群臣到皇莊里觀看割稻,拖后幾天以示恭敬。

    自一清早,莊子里人喧馬嘶,熱鬧非常,比上一次郭咨主持的農(nóng)機具演示更多了幾倍的人。所有人都明白,皇莊里的水稻是不計工本種出來的,而徐平莊里卻是改善的鹽堿地,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此次主事的人規(guī)格更高,以同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zhèn)公事張君平為首,中牟縣主簿郭咨為輔,參加的還有其他幾個縣的知縣主簿。

    徐平也是做了精心準備,不是為了討好官府,而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要點優(yōu)惠政策。從官手里隨便漏一點,就省他好多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和县| 准格尔旗| 防城港市| 饶阳县| 延吉市| 永定县| 牡丹江市| 四平市| 昭苏县| 梁平县| 上思县| 宁陵县| 玉山县| 平遥县| 西吉县| 钦州市| 乌恰县| 江西省| 锦州市| 拉萨市| 夏津县| 八宿县| 张家港市| 三门峡市| 崇州市| 丹棱县| 庐江县| 亚东县| 岢岚县| 绥棱县| 茌平县| 昌邑市| 贵港市| 准格尔旗| 苍山县| 马关县| 巴青县| 衡阳县| 谢通门县| 乌鲁木齐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