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99章 傳承-《一世富貴》


    第(1/3)頁

    在淅瀝的雨聲中,徐平就著煤油燈,把李覯的殿試文賦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放到桌子上對李覯道:“四平八穩,無大錯漏,應該是能中了。科舉取士,考的是文采,是對歷代朝政的理解,而不是經義文章。官場不是學堂,要的是治世濟民,而不是置政事于不顧專心于闡述先賢文章的人。所以第一就是不取以奇談怪論吸引眼球的人,再次要有勸上治下之仁心,最后才是看文采。不要以為四平八穩是平庸,這是科舉取人最基本的要求。”

    李覯出身貧寒,父親耕讀一生,卻不曾應舉。他隨著父親學習,都是野路子,再加上十四歲父親去世之后寡母拉扯他非常辛苦,有些憤世嫉俗的意思。反應到文章上,就是經常不按常規,好自己抒發議論,總是有點離經叛道的味道。

    這是應科舉的大忌,科舉是選拔官員的,不是尋找儒學理論家。徐平一直擔心的就是他這一點改不過來,自己的經術之學又拿不出手,才給他機會廣訪名師。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科舉文章不會給人驚奇的感覺。

    殿試黜落最多不過兩三成,文章沒有出格的地方,這進士就握在手里了。至于名次等第只能看考官的看法,畢竟李覯也沒有那一見就令人贊嘆的文采,名次不會太高。

    高第進士自然有許多仕途上的便利,但等次低了也不是沒有出路。宰相張士遜中進士時一百多名,范仲淹只是乙科,年輕時是蹉跎了點,只要真有本事還是有熬出頭的機會。

    聽了徐平的話,李覯也感到高興。

    家貧母老待養不能擇祿,這是文人士大夫的基本要求,只要有出路就是好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學問廣博但不精深,往往在不經意間就犯了忌諱,與別人相比應舉分外艱難。只有中了進士,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才有發揚自己學問的機會。

    見徐平今天的心情不錯,李覯道:“難得今天先生有閑,來京城之前,我曾作了幾篇《禮論》的文章,不知能否一起看了指點于我?”

    徐平道:“拿來我看。中了進士之后,這些學問就可以做起來,不必像以前一樣汲汲于科舉文章。進士是個門檻,過了之后只管按自己的意思做學問。”

    李覯轉身回房,不多時拿了幾張紙稿過,恭恭敬敬地交到徐平手里。

    徐平就著燈光,一頁一頁看下去。他看得很粗,所謂觀其大意而已,并沒有仔仔細細地去摳字眼。他受的是不尋章摘句的教育,已經習慣了。

    李覯受荀子的影響很深,把禮視為一切的根本,仕、義、智、信都由禮生發開來。也一樣認為禮的來源是人的**,人生下來要活著,要吃飯,要娶妻生子繁衍后代,這些都是人生來就有的本能**,是客觀存在。

    禮就是從這些**中升華出來,不過荀子認為是要對這些**加以限制,以禮來制約不及于亂。從這個角度來說,荀子講禮天然包含了法的內容,同時也包含了儀制的內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伽师县| 临湘市| 天祝| 巴彦淖尔市| 玉环县| 西华县| 辉南县| 桂东县| 甘德县| 如皋市| 那坡县| 武隆县| 彭阳县| 原阳县| 册亨县| 霍林郭勒市| 鹤峰县| 仙桃市| 玉林市| 连江县| 兴化市| 商河县| 宁南县| 英吉沙县| 马龙县| 内黄县| 栾川县| 盐源县| 喀什市| 长治市| 阳原县| 突泉县| 缙云县| 宽城| 农安县| 阿克苏市| 含山县| 康平县| 望都县| 新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