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佛教的輪回之說,認為人死后會進入來生,即輪回。依平生所作善惡,會有六個可能的去處。造惡墮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行善去三善道:天、人、阿修羅,“六道輪回”之名也就因此得來。但是輪回究竟存不存在,就連古之圣賢也無法斷言。 一直以來,佛門中人都將“相似的花”作為輪回存在的重要依據。原著中的葉凡,花花,寇曉曉都是這樣的人。但是葉凡“不信輪回,只信當世無敵”的態度,誘導了很多讀者。直到大結局時擁有仙玲瓏的寇曉曉在仙界憶起前世今生,才算證實了輪回的存在。 得到萬劫心門的那位佛教高僧乃是荒古初期的人物,他所在的時代比起阿彌陀佛的時代足足早了幾十萬年。隨著此人踏入大圣境界,他開始對自己的信仰產生懷疑。 輪回這種東西就和“仙”一樣,太過虛無縹緲。你說他有,你找不出證據。你說他沒有,又有些似是而非的線索。在信仰之爭上,佛門的“六道輪回”“五趣輪轉”理論就好像無根之萍。存在,但卻缺乏進一步發展的根基。 直到阿彌陀佛出世,以無上佛法成就大帝,明確了輪回存在,佛門的基本理論才算夯實。在此之后,佛門的發展得到了跨越性的提升。但是在佛門高僧那個時期,這世間可沒有大帝為佛門的輪回理念背書。 在偶然得到“萬劫心門”這件和輪回扯得上關系的寶物后,那位高僧心中忽然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既然輪回并不明確,那他何不創造一處“輪回之地”。于公,可以維持佛門的傳教和信仰。于私,他可以通過此物不停輪回,踏出另類的“長生路”。 這個想法誕生后,立刻如同野草一般瘋狂滋長。為此,那位高僧的晚年幾乎都搭在了此物上。但是沒有輪回法則的支撐,缺少對輪回實例的了解,任憑這位高僧如何摸索也不過是“空中樓閣,夢幻空花”。 說到底,此物雖然和輪回有關,但也只是有關罷了!相較于輪回,萬劫心門的本質跟天地間的劫氣更為密切。從一開始,這就是一條希望渺茫的路…… “這個世界輪回不顯,你怕是永無出頭之日。我的彼岸空間中,已有輪回雛形的存在。他日,你當為輪回之門,但凡亡魂踏入地府,就要經過你!”洞悉了一部分歷史,聶宇不禁為那位高僧致死無悔的追求感到震撼。 這些人可不是他這種看過原著,知曉劇情的“上帝”。他們的追求真就需要無數的奮斗,去發現,去證實,去完善。在這期間,別說是搭上一個人,就是搭上子子孫孫也很正常。 但就是這樣全心全意的探究,大都以無疾而終收尾。真正能有所得的,少之又少!可是這些先驅者,還是一往無前,百死不悔。 感受到聶宇的承諾和散發出的輪回氣息,一直枯井無波的石門輕輕一顫。無與倫比的強大氣勢涌出,聶宇的陽神直接被吸入其中。 只憑這一手聶宇就能確定,萬劫心門的本質要強過許多圣器,而且它已經誕生出了“神”。之前的平凡無奇,只是在無盡歲月中洗盡神華。 通過自身和陽神間的聯系,聶宇很快明悟了萬劫心門的用處。此門之中有著一個虛幻的界面,但凡啟動此門的人,心神之力都會被剝奪,然后在門內世界形成一個一模一樣的投影。 這個投影會被壓制記憶,然后從頭開始修煉。經歷九世輪回,方能大徹大悟,從中超脫歸來。九世歲月的沉淀,九段不同的修煉路,再加上艱苦的磨礪……如此經歷可以大大提升修士的積累,突破幾個小境界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意識到此物對修行的幫助,聶宇不著痕跡的看了一眼身邊眾人。這可是個難得的修煉加速器,必須好好利用。修士達到四極秘境后,就不是光砸資源就行的。境界的積累必須雄厚,如此才能保證自身“越階而戰”的優勢。 聶宇就屬于那種境界積累非常雄厚的人,所以從仙劍世界回來后,實力大漲的他能夠游刃有余的掌控仙臺級別的戰力,甚至利用寶物之力斬殺半步大能。朱雨霖,小婷婷等人聶宇作為聶宇的愛人和徒弟,理應繼承這一優點! 花了三天時間將萬劫教的所有寶貝收于囊中,聶宇等人一同返回圣城。他知道自己現在風頭正勁,理應躲避一番。可是,聶宇需要盡早和葉凡碰面。 第(2/3)頁